重庆:城市建设如何保留历史文脉?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2-25 围观:1963次

       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致使不少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毁,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和历史文脉的割裂。


       重庆在城市建设,特别是主城区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注重对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采取措施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立法


       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为重庆留下了古钓鱼城、大足石刻等古代遗迹资源,以及红岩村、周公馆、黄山抗战遗迹博物馆、林园抗战遗迹群、史迪威纪念馆等抗战遗迹资源,还拥有长江、嘉陵江环抱,歌乐山、南山依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等独特的山水风光。


       按照定位,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突出“巴渝文化”“山水文化”特色,构建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风貌片区、整体山水城市环境为基础的多重保护体系,继承和展示历史文化和山水城市特色,抢救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


       为实施城乡总体规划,重庆市先期编制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5-2020)》,以指导城市风貌格局保护、旧城改造与有机更新。同时,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与设计,还有抗战遗址保护、“千年寺庙、百年教堂”保护修缮、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等一系列名城保护专项规划。


       立法保护是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长效保护的关键。近年,重庆市加大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立法。目前,重庆市已形成“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体,《重庆市红岩遗址保护区管理办法》等20多个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配套的法规体系。


       拆建


       重庆大学城规学院副院长李和平认为,近年,一些城市强调经营城市,采取“大拆大建”方式进行城市开发,致使许多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摧毁,不少文物保护单位被拆迁甚至被破坏,由此,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和历史文脉的割裂。


       重庆也经历了“大拆大建”的过程。经过认真反思,重庆的城市改造注重汲取自身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的教训,注重对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全力营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


       位于渝中区的中山四路曾经各色小商铺充斥,招牌五花八门,楼栋墙壁到处张贴“牛皮癣”,沿路各种线路横七竖八,居民生活环境“脏乱差”。去年以来,渝中区对中山四路进行整治,统一店铺招牌风格,拓宽人行道,将线路下地,拆除危旧房,整条街靓丽了许多。


       重庆还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列入城市文化文脉保护的重要范畴。比如,重庆钢铁厂是百年工业企业,抗战时期从武汉迁到重庆,具有120多年历史,现在已经从主城的大渡口区搬迁到长寿区。重庆市计划在重庆钢铁厂旧址设计建设工业展览馆、陈列馆或博物馆,以保护工业遗产。同时,拟将其它无法在原址进行保护的工业遗产,迁至重钢旧址内的陈列馆,进行集中保护。


       记者了解到,在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中,重庆市转变“大拆大建”的做法,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更新模式,对保护建筑量给予不计入建设总量、不计入容积率计算等政策。同时,要求各区县在实施危旧房改造前,必须对辖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弄清“家底”,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保护方案。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历史实证、传统风格的重要历史文物建筑和街区,实施原地和原址保护。此外,依托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兴建城市文化窗口,以及供市民休闲漫步的广场和公园。


       重庆市已委托专家对渝中区下半城街区、南岸区弹子石、巴南区鱼洞老街等一些历史街区和建筑进行考察,制定出保护方案,并及时抢救了南宋衙署遗址等濒危历史文化遗产。


       人民大礼堂广场、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国泰艺术广场等场所,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市民居住环境有机结合,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


       打造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彭劲松等认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的保护,关键在于地方决策者必须在“保护、民生、发展”之间综合考量,并取得平衡。而不能因为发展忽视保护,也不能因为保护无所作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原则,不要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追求经济利益。


       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处罚和问责力度。一些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须完善。对监管不力者实行问责。


       另外,在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中铸就城市文化品牌。文化品牌代表城市文化形象,并对城市形象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需要走出某些误区。比如,对地方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弃之不顾,尤其是后来崛起的许多城市,盲目照搬发达城市模样。更有甚者,一方面无情地毁掉古的、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又投资搞仿古的、没有文化底蕴的东西。


       新时期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倡以新视角、新手段和创新的思维方式,维护历史传承,留住城市“文脉”,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开发,让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再现现代人文之光。


       同时,要填补乡土民居保护“空白”。重庆的渝东南、渝东北等地有富有乡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居和村寨,由于缺乏保护意识、规划、资金等原因,乡土民居保护存在缺失。在日益兴起的加速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民居保护将面临更加严峻挑战。


       还要建立名城资格退出机制。目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保护体制,还缺少“能进能出”的名城资格退出机制。因此,只有建立起退出机制,才能让一些城市破除“重申报、轻保护”的观念和做法。(新华社专稿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