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话是中国古代语言的“活化石”得留住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2-25 围观:1680次

    2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的“世界母语日”,目的是向全球宣传保护语言的重要性。方言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保留着大量地域文化遗存。然而,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社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方言的存在被越来越边缘化,留住这“逐渐消失的声音”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日常交流方言日益显弱势


    以常熟为例,目前常住人口中,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的比例达到了1:1。无论是在办公场所,还是居住小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普通话的使用率趋于频繁。有热心市民通过常熟本地的“零距离”论坛,发起过一则关于常熟话使用率的调查,结果不得不感叹市民的方言能力已是一代不如一代。


    “常熟话正在逐步退化,我们80后这一代,很多日常用语已经不知道怎样用家乡话表达了,需要问老辈才知道; 而到了90后、00后,更是满口普通话,基本听不到他们讲常熟话了……”记者翻阅该帖子的跟帖发现,有位目前常年在美国生活的“老常熟”朱先生表示,不讲常熟话何以称常熟人?虽然身在异国,但每次在与父母好友的越洋通话中,他都坚持用方言,“耳边响起家乡常熟话,总会情不自禁地一阵温暖,或许这就是方言的魅力。”


    方言里暗藏着诸多历史文化符号


    “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将江苏省列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的首个试点省,而江苏省确定的三个采样点中,常熟话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专注于常熟方言研究的伍柏先生介绍说,常熟话是吴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人评述吴方言差别为上海话嗲,苏州话糯,无锡话团,常州话犟,江阴话硬,常熟话土。而吴方言起源于商末古公父之子泰伯、仲雍让国南来建勾吴时期,融入了从陕西一带的中原文化、中原语言,“常熟话土”这一特点,正好保留和传承了许多我国古代语音。


    南京大学博导顾黔教授也指出,就声调来说,常熟话保存得很好,比如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可是常熟话有八个声调系统,苏州话、南通话、老上海话其实只有七个,新上海话和南京话只有五个。而在中古时期,唐朝人说话就是八个声调。在我国方言中保留八个声调是不多的。所以说,常熟话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语言的“活化石”。其间蕴藏着诸多历史文化符号,值得好好挖掘与传承。


    留住“逐渐消失的声音”


    建议从孩子抓起


    保留、传承方言,关键还是在人,尤其取决于青少年的掌握程度。目前各地保护方言的举措各不同,比如说上海组织编写了方言课本,在部分学校试点开设方言必修课;苏州也在幼儿园推广讲方言;而一些地方电视台则相继开设了本土方言类栏目。


    “方言活泼、生动、有力,有时是普通话所不能取代的。”伍柏先生认为,就功能而言,普通话是交际工具,而方言在交际的同时还兼具传承文化的功能。因此这两年的政协会议上常有委员提议学校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开设常熟方言课,让孩子们感觉方言的魅力,留住“逐渐消失的声音”。与此同时,伍柏先生也指出,随着文化的融合,许多外来词汇被引入到了方言中,这种似乎不可逆转的变化,让“老常熟”们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但传承下来的常熟话中别具一格的独特发音与组词,却依然活跃在一代代常熟人的口中。只是由于时间的久远,其中的不少出典掌故,现代人已很难一时说清道明了,到了需要有专门的非物质文化学者进行深入调查和认真研究的时候了。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