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揭示五千年文明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7-10 围观:2104次

   距今5800年至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凌家滩遗址,被认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自从1985年至今,考古人员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在以往凌家滩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收获的基础上,2008年至201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对凌家滩遗址再次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钻探、发掘工作。发掘结果证实了凌家滩遗址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等级分明,是一处5000多年前巢湖流域乃至长江下游的一个大型区域中心,且在其周边分布着规模不等的数个中小型聚落。不仅如此,凌家滩先民能够制造、拥有大量玉石器,还发展了稻作农业,饲养或捕猎猪、鹿、鸟禽等多种动物。专家认为,这一遗址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凌家滩遗址揭示五千年文明

 

  内外两重壕沟的发现是此次发掘中的又一亮点。在凌家滩中心聚落遗址外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条长达2000米、最宽约30米、深2米至6米不等的大型环绕壕沟遗址。考古专家认为,5300多年前的凌家滩先民,营建这样的土方量达十数万立方米的大型工程,在全国同时期是屈指可数的。这一大型壕沟是划分居住区与贵族墓地的一道重要界线,居民区集中在壕沟环绕的区域内,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在其外围还有零散居住点。考古专家认为,凌家滩壕沟遗址的发现,是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认识上的重大突破。这一壕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大型公共工程,营建这样的壕沟说明当时社会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实力,而且已具备一定的权力号召和社会动员的组织能力,即具备行政管理能力,迈出了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

 

  凌家滩文化正处于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节点上,其文化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众星拱月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环壕聚落”的发现,并结合业已发现的大型祭坛、高等级的大型贵族墓葬、大型红烧土建筑,及功能多样、精美绝伦的礼制性玉石器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凌家滩人口的繁盛,中心与周边的等级分化十分明显。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