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保护需创新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5-04-29 围观:1855次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老祖宗的东西能历经千年仍旧被继承下来是有道理的,这里面就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文化的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使我们可以深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体味到中华民族的工巧智慧同时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以及找到民族归属感有积极地推动作用。”马宁开门见山地说。“核雕在我国有着悠久地历史,我国的核雕雕刻水平在明代时期就有很高的水平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核雕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区域、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做为一种文化载体,核雕充满魅力并独具气派。”
  要传承非遗,就要稳下心
  “习总书记的记住乡愁,在我看来就是对于文化的一种记忆,是对我们当今社会越来越淡地民族文化认知感的拯救,也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溯。很多地非遗项目是没有太多地经济回报的,而且传统工艺的制作是非常麻烦与耗时的事情,现代人更多地是缺乏一种静的精神,也就是耐心。社会是一个讲求快的时代,快餐、快节奏带动着一种快文化在向前走。很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奏太慢,没有利益回报,或者说没有太快的利益回报,这样就不好找到传承人。”在谈到核雕技艺传承时,马宁表现出一种担忧。“核雕的创作就属于这种慢的技艺,首先核雕的创作是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地,利用植物果核上的天然纹理,经过揣形摹象,刻制出生动有趣的客观物象,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当然这种创作也需要我们奇思妙想。与传统地绘画相比,核雕运用的是刀法,刀法其实并不好掌握,方寸之地,要雕出大千世界,这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更何况去创作盈盈珍品。雕一件核雕不像素描,不是几分钟的事情,也不是几个小时的事情,需要数天甚至是上月的时间。核桃雕刻是一个“慢活”、“细活”,它需要创作者一刀一刀,精雕细琢。核雕大部分都是孤品,一件核雕的花样不可能被复制。没有一定的耐心是做不了核雕的。”
  结合时代 锐意创新
  马宁的核雕作品,有对古老工艺的继承,也有对时代精神的诠释。“时代是在发展的,文化肯定也要发展,不能随时代发展的文化,最后都只能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淘汰”在谈到文化发展时,马宁表示。“我认为文化在发展的同时是要创新的,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有些历史上的精美核雕,有一定的文化借鉴意义,但是它们是属于历史的。对于现在的作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发展,否则我们的发展思维就会僵化。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群众耳目一新,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作为非遗的传承人,要有一种发展的责任感,不是你雕刻的认真,制作的精美就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非遗传承者更多地是对要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很多地非遗来自民间,所以在注重技艺的同时,也要与老百姓 的喜好相结合,非遗只有在民间发展壮大,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才会有更强地生命力。对于核雕的创作,要用新工艺体现旧工艺的优势,丢掉传统,就会迷失方向,本末倒置。因此,传承与发展要互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文化源远流长。”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