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金砖的演变用途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8-08 围观:4812次

明清时期,苏州金砖的演变情况,大致有小到大,由厚到薄,由粗到精,从不标名称到标明“方砖”,再定名为“金砖”。

 

御窑村姚××家2块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的金砖,标明“直隶常州府委官知事邵恕该史金奇李仪殷惟用”,“窑户吴永辉造”。标明了皇帝年号、时间、府名、官史姓名和窑户姓名,但未标砖名,也未标明尺寸。实测其长度、宽度和厚度为50×50×12(厘米)。

 

韩家村王××家的“正德十四年夏季分成造贰尺方砖”,则写明了尺寸,标明砖名为“方砖”。其体积扩大为68×68×11.2(厘米)

 

   古巷村徐××家的“天启陆年成造尺七细料方砖”。注明“细料”二字,说明此时对烧制金砖的泥质提供出了更高的要求。

 

   明朝,标明委托苏州烧制的外地官名的方砖,有正德元年五月“直隶常州府委官知事邵恕该”。正德十四年(1519年)春季“委官池州府同知张棻。”正德十四年夏季“委官直隶徐州同知俞绫”和正德十四年夏季的“委官镇江府通判张沂”等。

 

    陆墓上塘万××家的“顺治十三年(1656年)造尺柒细料方砖”(残块),仍称“方砖”。

 

    上塘潘 ××家的“康熙贰拾壹年(1682年)成造细料金砖”,称为金砖为67×67×8.5(厘米),较正德十四年的二尺方砖薄了2厘米多。乾隆二年(1737年)出现了二尺二寸金砖,御窑金××家的金砖,刻有“乾隆二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金砖”,“江南苏州府知府黄鹤鸣署知事丁士英管造”,“甲二小甲陈沈明窑户金汉吾明”。这块金砖上帝号、年份、质地、尺寸、砖名、府名、官名、甲次和窑户姓名等一套印章,名称齐全,字迹清楚。实测为72.5×72×10(厘米)。陆墓香炉浜张××家的“嘉庆拾贰年(1870年)成造细料贰尺贰寸金砖”。实测为70.5×49×10(厘米),是长方形的,较为少见。

 

    清朝乾隆二年以后,尺寸规格不变,而实际形制有增大势头。同治六年(1867年)二尺二寸的金砖竟达74×73.5×10(厘米),到了清朝末年宣统时期,二尺二寸的金砖大得惊人,如陆墓南窑六对杨× ×家的宣统三年(1911年)金砖为87X82X10.5(厘米),可算得上特大金砖了。同乾隆二年的二尺二寸的金砖比较,长宽分别膨胀了15.5厘米和10厘米。比正德元年的方砖,长宽分别扩大63%67%

 

    金砖的主要用途是铺设宫殿和皇陵地面,也用于铺设名刹大观的地面。现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铺设的大方砖上,尚刻有明永乐和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及“苏州府”“督造”,“窑户×××”等印章字号。

 

    目前存世的陆墓最古的金砖是正德元年烧制的。留名金砖上的部分苏州知府有:周应洐(天启),周梦锦(雍正),黄鹤鸣、刘慥、赵酉、李廷敬、傅炯、胡世铨和李廷敬(乾隆),任兆炯、周锷和瑭瑸(嘉庆),额腾伊、李国瑞和汪云任(道光),钟殿选(咸丰),蒯德模和李铭皖(同治),李铭皖、谭均培、魁元和许佑身(光绪),魁元和何刚德(宣统)。有些金砖因残缺或字迹泯灭已无法辩认。

 

留名金砖上的部分窑户建造姓名有:明朝吴永辉、方鉴、金昌、徐完、王信下、严斈和徐杰。清朝沈忠华、金汉、吾明、钱财官、吴集成、俞之瑞、徐聪观、许豊盛、张顺天、张正山、俞圣阶、汤万和、艾启方、袁德载、金廷招、沈文元、曹禹、杨振飞、艾鲁峰、吾茂坊、金尧佐、陈心签、金邦佐、金渭洲、鲁茂高、曹士毅、徐兆方、曹三喜、吾士发、王其州、王善贵、袁保元、袁小弟、马焕卿、马征卿、许文奎、戈明德、王子英、胡瑞祯、陈桂荣、陈泉和徐上达。

文章标签:
上一篇: 苏州园林发展史
下一篇: 中国园林发展史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