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枝丹彩灼春融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3-24 围观:3785次

“桃红又是一年春”,现在正是桃花开放之时,“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芳菲可爱。

桃具有本真美。古人称颂的桃色之美,乃为未经嫁接之桃,其色极娇、极纯,有“桃腮”、“桃靥”之喻美人之面,并称那纯情至真的女孩为“桃花女”。李渔称桃花与李为“领袖群芳者”。皮日休称它为“艳外之艳”、“花中之花”(《桃花赋》)。因而,《诗经.周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称美新嫁娘。万枝丹彩灼春融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桃成为赠答、寄托爱情和友情的象征符号。唐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友人之情,“桃花潭”也盛满了友谊的情感。宋黄庭坚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来寄寓思念朋友的悠悠情思。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的诗歌,透露了桃花与浪漫爱情的信息。

桃和李还是对弟子的美称。如称颂教师的教育成果谓“桃李满天下”;桃的默默无言、不事张扬,也成为品格的象征。司马迁称汉代的“飞将军”李广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花虽美,但却不择处所,“宜别墅山隈,小桥溪畔,横参翠柳,斜映明霞”(陈浩子《课花十八法》),李渔也说,“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因此,“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复有其乐”,相反,“如仅载酒园亭,携姬院落,为当春行乐计者,谓赏他卉则可,谓看桃花而能其真趣,吾不信也”(《闲情偶寄》)。

东晋陶渊明创构了集“美”“善”于一体的桃花源,成为农耕社会的“伊甸园”,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虽有父子无君臣”(王安石《桃源行》),不废父子老幼之礼。那里人际关系雍雍和和,热情、好客,“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直于污浊世界中另辟一天地,使人神游于黄、农之代。公盖厌尘网而慕淳风,故尝自命为无怀、葛天之民,而此记即其寄托之意。”(清丘嘉惠《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五)。桃花源虽然是心造的海市蜃楼,但其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是现实的折光。所以,尽管“仙家一出寻无踪”,“只见桃花不见人”,但后人依然把桃源视为神仙之境,苏轼曾将南阳菊水、武都仇池比作桃花源,“桃源小隐”、“桃园”等园林题名,苏州留园的“小桃坞”,唐伯虎的“桃花庵”,自称自己是“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与吏治廉洁清明也有关系。康熙皇帝南巡时书赠当时的江苏巡抚吴存礼一副对联,现在镌刻在沧浪亭的“御碑亭”内,联语曰:“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联语对句典出西晋潘岳。潘岳在河阳当县令时,多植桃柳,号称花县,以表示自己的清高廉洁。庾信《枯树赋》有“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又《春赋》云:“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潘岳河阳一县花,甚至还与“五柳先生”陶渊明相提并论。康熙用此典,含有劝喻地方官吏清廉之意。

基于原始的植物崇拜,古人认为桃有驱鬼辟邪的作用,因有桃符、桃人、桃木剑等。《山海经》记载:“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门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于是黄帝法而象之,驱除毕,因立桃板于门户上,画郁垒以御凶鬼,此则桃板之制也。”又据《淮南子》记载的传说,后羿是被桃木杖杀而死的,所以,鬼怕桃木,因此,人们挂薄木板于门,上画神像,下画二神,或写上春词和祝祷之语,这就是王安石“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的来历,五代后蜀时开始,在桃板上书写对联,即延之今日的春联。

由于桃极艳,然寿极短,故也有“红颜薄命”之说。至于把桃花作为轻薄妖冶淫荡的象征,所谓“桃色新闻”、“桃花运”之类,乃是后代对古人桃文化的“误读”,实在应该为桃花“辩诬”。

文章标签: 古典园林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