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苏州古桥建筑的独特文化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9-20 围观:3283次

本文提要: 

  用所调查、搜集的部分苏州古桥(含部分新桥)建筑艺术文化元素,包括立碑石、布楹柱、雕栏板等素材,浅述它们在深化桥梁建筑意蕴的独特魅力,探索其在升华桥梁建筑艺术的作用,旨在推动苏州古桥乃至我国古桥保护事业的发展。 

  (一)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将建筑艺术看作为物质性最强的艺术,把文学视为精神性最强的艺术。人们都知道,石头、混凝土、钢材等建筑材料,本身完全没有精神性,只能按照重量规律来造型物质。任何建筑物要实现其功能要求,必须用工程材料来构筑,并受到力学的制约,它的构件组合和空间造型,基本上是几何形态的、抽象的,难以具体表述它特定的意蕴。而文学是语言艺术,具有表意上的细腻、灵活等独特的优势。建筑语言所碰到的表意上的障碍,恰恰是文学语言、尤其是中国文学语言之擅长。我们的祖先,早就以其无比的智慧,在建筑形象中嫁接上文学语言,充分调动文学语言来深化建筑意蕴。苏州古代桥梁在这方面就是运用了这种手法,采取多姿多彩的形式,如立碑石、布楹柱、雕栏板(杆)等,从而丰富了桥梁的建筑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象,不失为姑苏吴文化的一朵奇葩。 

  立碑石。将文字刻在碑石上,再将碑石组织到桥梁建筑中,是中国传统建筑融合文学语言的一种较为郑重的形式。碑可以是一块纯朴的简单碑石,也可以由碑座、碑身和碑首组成的隆重形象,甚至可以辟建碑亭。这些碑,集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身,本身就构成了建筑小品,如北京西郊卢沟桥的碑亭便是典型之作,碑石上刻有《卢沟晓月》,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 

  苏州古桥桥碑更为普遍。如城东南郊的宝带桥,始建成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16-819年),为53孔连缀石拱桥,全长317米,是我国保存至今的四座古桥之一(见注)。宝带桥北逸有石塔和碑亭,碑亭以花岗石叠砌,单檐歇山造,虽然比不上卢沟桥碑亭那样庄重精致,却也显得古朴素雅,碑亭内置石碑,碑上刻有清代张松声的《重修宝带桥》碑记。苏州吴江风仙桥,南北逸各建有碑亭一座,式样、尺寸相仿,隔河相望,犹如一对孪生姐妹;两座碑亭均歇山顶,正脊雕饰八仙图案,造型秀逸,四脊翼角飞翘,如春燕凌空;亭内均置石栏坐槛,供过路人歇脚休息;两亭碑石上分别阴刻联词,南亭是“化日光天,相安无躁;栉风沐雨,且住为佳”,北亭有“坐而言矣,起而行矣;老者安之,少者怀之”。生动地描述了过路人安逸自在的祥和气氛,还激励年轻人放眼未来,去开拓美好的生活,读来颇具情趣。 

  如今,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内还藏有重建望亭桥碑记、西白塔子桥重修记等桥碑。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由吴县顾肇熙记、长洲陈伯玉篆刻的西白塔子桥重修记中,简要叙述了修桥的经历,记载了重修时捐资者姓氏、款额,直至修桥的帐目开支,笔笔详尽地公诸于众。 

  布楹柱。在桥上设置楹柱,雕刻楹联是苏州传统桥梁建筑最为普遍的现象,如今,许多苏州古桥上仍留存着。它利用汉字一字一音一义的特点,组成上、下联对称的形式,短的六、七字,长的十多字,体例各异、文字幽雅;有的是精炼的赋诗词,是诗的浓缩;有的是通俗的散文调,以流畅的语言,寄寓着深邃的理念;有的是普通的白话文,记叙着修桥者的姓氏、年月。对联联结于桥梁建筑,大多采用抱柱,称为楹联,安置于桥洞两边。也有少数布置于桥顶栏柱的,叫做门联。 

  苏州虎丘山东麓的普济桥的楹联是:“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瞻虎阜云岩塔影立春秋”。苏州吴县胥口后塘桥的桥联是:“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西山庙桥楹联为:“跨水虹梁新结构,合流虎阜抢潆洄”。苏州市吴江盛泽的白龙桥上的楹联为:“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三尺浪,好从欲水更思源”。南郊五龙桥的楹联是:“钥镇三吴,下饮长虹规半月;支条钟五水,远通飞骑扼全湖”。市西北郊浒墅关丰乐桥的楹联有:“水远天长古口浇连泰渎;年丰人乐,四时风景胜涂阳”。 

  雕栏板。现存我国古桥绝大多数用石料建造,石雕栏板是桥梁造型艺术的重要方面,其形式多属美术雕刻,少见文字艺术。从广义角度来讲,美术雕刻亦属文字艺术的范畴,如卢沟桥栏杆望柱头上的石狮子和栏板上的花饰就是典型之例。 

  苏州古城内官太尉河上原来有座叫百狮子桥的,是南宋时始建的单孔石拱桥,用武康石砌筑,粗犷古朴。桥身两侧栏板浮雕狮子,刀法精美。走狮、坐狮、卧狮、蹲狮、数达近百、栩栩如生。如今,该桥已拆除,部分雕狮栏板移于道前街河小桥上。 

  不久前,苏州市东郊车坊镇发现了一座大觉寺石桥。该桥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重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古桥两侧石栏板雕饰着精美图案,东侧为双龙戏珠,龙身粗短、飞舞于云雾间,愈显天桥;西面刻有宝珠、蝙蝠、天马、仙人组成的画面;桥头雕饰着持大钵的金刚力士,形象古朴。这些珍贵的美术图案,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如今,该桥已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栏板文字艺术多见的是题桥名一类,现存的苏州古桥桥栏板正中几乎都有桥名石碑题名。如枫桥、江村桥、乌鹊桥、重建吴门桥、大朗桥、青龙桥、宝带桥等等。至于桥栏板上雕刻门联的,就数枫桥顶上那“行善勿恶”的两幅,北联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南联为“万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二) 

  古人通过以上这些形式,将文学语言巧妙地揉入桥梁建筑环境中,为古桥建筑艺术的升华,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是为人们提供了鉴赏指引。历史上我国许多著名的风光名胜无不多是有诗人吟诗作赋而成为传世之宝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胜枚举。正是以这些碑石、诗文做媒体,使滕王阁、岳阳楼、醉翁亭得以名声大躁。同样,苏州古桥中寒山寺畔的枫桥,本是城中常见的一座普通单孔石拱桥,跨径不打,但有了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才享有其美名的。后来,明代诗人高启有诗赞曰:“画城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更让枫桥的美名走向世界。又如,苏州古城内的乌鹊桥,也是因为诗人白居易的“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的名句而诗意盎然的。 

  其次,是深化了桥梁这一景物的文化意蕴。给桥梁景点赋文、点题,使之表达高逸情思,通过楹联文字来抒发桥梁建筑的诗韵,是苏州传统桥梁审美的最大特色。在这方面前面已列数例,下面再举几例做一点补遗和描述。如苏州娄门外的永安桥,南北走向,是一座高耸的单孔石拱桥,桥的东西两侧楹柱上各有一副对联,东联是:“潮接唯亭,绝曲烟波迎画鷁;市通官渎,万家灯火耀花红”。西联为:“鼓棹动来,飞泽湖光涵远塔;扬帆西曲,马鞍山色送行舟”。两联遣词美妙,生动地描述出江南潮连烟波、光照万家、塔影逐帆的水乡景色,宛如画卷,令人陶醉。苏州同里镇上的小东溪桥,是建于明代正德元年的古石拱桥,桥身南北两侧楹柱纂刻有楹联,南为:“古桥摇虹迎旭影,罗星晕碧琐溪光”。北对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工整的楷书联词,如今仍清晰可见。这楹联不独吟咏了绿水依依、塔影相映的水乡景色,还记载了当时人们勤奋好学的生活气息,读来情意绵绵、令人倾倒。苏州桐泾桥桥联就更精彩了。其北联是:“向东去近抵金阊,望西行远通浒墅”。南联为:“陆地运精功疏浚,出人才恒善栽培”。显然,联词前者指示舟楫航向,后联则别开生面,从开河造桥说到培养人才,寓意深渊、耐人寻味,迄今仍不失启迪之意。古人通过文字艺术展示桥梁建筑境界、升华建桥艺术,无不闪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华。 

  再者是丰富了桥梁与书法美、工艺美的融合。古桥上的碑词和楹联文字书法大多出自名家手笔,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字体端庄、苍劲浑宏;论纂刻工艺,既有阳刻、亦有阴雕,融桥梁建筑美、诗文美、书法美和工艺美于一体,真是美哉、妙哉! 

  (三) 

  “历史烟云桥上过,人间新事扑面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迎来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春天,苏州城市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大量新型桥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古桥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近些年来,我市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桥梁设计师和能工巧匠携手合作,热情交流、相互切磋技艺,继承和发扬了古人造桥的优良传统,在保护古桥和重建,移建古桥的同时,注重弘扬苏州古桥建筑文化风格,设置小品、配置桥碑、巧布楹柱、遣词咏联,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在重建临顿河徐贵子桥时,配置楹联,由王西野先生赋词,南首是:“桥因贵子留名,波映园姿替月”。 

  北联为:“两行杨柳临官路,一带楼台接画桥”。 

  又如,在寒山寺东隅重建了来凤桥,是一座单孔坦形石拱桥,桥身刚劲柔美,犹如长虹卧波。桥的两边设置有漏窗和楹联,所配楹联: 

  东对为隶书:“白莲开近先贤宅,绿凤飞来第九桥”。 

  西首是楷体:“江枫渔火霜钟动,水廊山村玉镜涵”。 

  在山塘河改建的新民桥畔,也留了楹联: 

  “远山拥翠,此去舟行烟水里”。 

  “新月横波,方知人在画图中”。 

  为保护苏州城东南隅的老觅渡桥(为始建于元代的古石拱桥),不久前在其南侧新建了气势恢宏的新觅渡桥,在新桥上布置得桥联曰: 

  “葑溪瞻宝带,揽吴地三分明月。 

  古渡跨新虹,抒水城千载乐间”。 

  这些新桥楹联,借景抒情,着力于描叙时代风貌,较好地继承了苏州古桥建筑文化的传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好评。 

  特别需要叙述的是前年移建竣工的蟠龙桥。这是按原胥江上的枣市桥原样设计的。该桥为三孔人行石拱桥,两边孔跨径各八米,中孔为十五米,全长56.8米,南、北走向跨越护城河,北接东大街、南接南门路。蟠龙桥的告竣,不仅便利了两岸市民的交通往来,亦为吴门桥与人民桥之间又新添了一景。“蟠龙桥”是鉴于该桥地处苏州古城的古蟠门,且门楼雕有飞龙而得名。 

  蟠龙桥落成后,苏州市人民政府在桥址东北堍立桥碑一座为“蟠龙桥碑记,”简要记叙了该桥移建始末。桥顶千斤石上雕有“双龙戏珠”轮回图案,古朴典雅。 

  在桥的东、西两侧,于墩、台楹柱上,布置了楹联四对,两对为气绝,两对是十一字联,记叙如下: 

  东侧的七绝是: 

  “西来挂棹上黄浦,东去锦帆入太湖”。 

  十一字联是: 

  “瑞塔凌霄景物千秋留胜概,王虹衔月水云一派赏吴风”。 

  西侧的七绝为: 

  “一棹好风泛碧波,三环明月连吴苑”。 

  十一字联为: 

  “宋桥添新俦同枕塔影联新诗,吴地重古韵特移江虹映古阙”。 

  蟠龙桥东西桥堍均配置整齐的花岗石砌驳岸,古栏望柱上安装着一尊尊石狮子,数量之多,难以清点。石驳岸壁间隔地锒嵌着系缆石和泄水孔。蟠龙桥是一座比较高耸的人行石拱桥,为便于两岸群众往来,在宽五米的桥面两边设有自行车上、下行滑槽;桥身南、北两端各安装有四十五级人行步阶,以长条石辅就的布阶,宽约四十厘米,高仅十二厘米,较常见古桥的石级要平坦得多,行人上、下高桥倍感平缓舒畅。若仔细察看,每块布阶前沿都粗凿纹理,是防止雨、雪天行人滑倒的措施,……。凡此种种细微处的人性化设计,无不浸润着建桥设计师和工匠们的心灵美。 

  综观蟠龙桥及其配置的一件件建筑小品,古朴典雅、赏心悦目,不失为苏州环古城风貌带上一成功的杰作。如今,游人拾级登桥,极目远眺,只见护城河水徐徐东去,不时一艘艘游船穿梭而过,好一派迷人的水乡风光。 

  如今,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只要我们善于把各方面的力量融合起来,苏州古桥建筑文化将得到更好的繁荣和发展。 

  注:我国四座著名古桥是:河北安济桥、苏州宝带桥、四川珠浦桥、广西程阳桥。
文章标签: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