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兰:让包头剪纸艺术后继有人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2-20 围观:2793次

“ 像我这么不管不顾地喜欢剪窗花花的人,应该很少啦!”刘静兰在接受采访时笑呵呵地说。作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包头剪纸艺术传承人刘静兰提起自己喜欢了半辈子的窗花,言语间透出的热爱让人印象深刻。
刘静兰:让包头剪纸艺术后继有人

        从8岁拿起剪刀像模像样地剪出花样儿,到抢救性搜集、整理和复制民间传统窗花,刘静兰用执着的热爱守护着古老的剪纸艺术。在我国,剪纸艺术分布地域很广,不少地方都有剪贴窗花的传统。剪纸的复杂精致和生动形象成为节日庆典上的重要装饰。刘静兰表示,包头剪纸的纹样大多由山西、陕西等黄河流域一些地方剪纸的基本纹样演变而来,简单质朴而又美丽大方。滴水纹、月牙纹、圆点……这些基本的纹样通过刘静兰的剪刀,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团花、喜花和生肖花,点缀在老乡们的窗户上、新人们的喜被上、收藏家的宝库里。


        28岁时,刘静兰由农村调入包头后从事工会工作。爱好艺术的她曾想着跟厂里的老师傅学绘画。不想,老师傅一句话点醒了她:你剪的窗花花那么漂亮,为什么不坚持做下去?自此,刘静兰把剪纸从日常消遣转换成了专业。那一段时间,刘静兰说自己像着了魔一样,“稍有点空闲就会拿起剪刀”。她用心琢磨着新鲜的图案,也开始四处搜集各类纹样。在不断的搜集过程中,刘静兰发现,包头剪纸纹样繁多,但是都散落民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1986年,刘静兰开始对这些珍贵的纹样采取抢救性的搜集和整理,只要一发现经典纹样,她就会精心复制并保存下来。时至今日,她已搜集并复制了1000多幅经典纹样,其中有20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刘静兰一直坚持一个看法,就是“让窗花花回到民间”。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也理应遵循民间的剪纸习惯,反映民间的生活。在她的作品中,一些古朴的讲究让窗花在美丽之余,更增加了传统特色。比如,《老窗户》讲究的是天圆地方,而《月光》讲究的是阴阳结合。“每一幅剪纸都有它的丰富内涵,并不是看起来漂亮那么简单。”刘静兰说。2003年,在非典肆虐期间,刘静兰创作的《农家小院》里却充满着祥和与快乐,丝毫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她说,这就是包头农村最真实的写照。


“       现在国家对非遗这样重视,真是赶上好时候啦!”刘静兰感慨道。2005年,刘静兰的剪纸销售柜台开张,之后许多顾客慕名而来。刘静兰获得“薪传奖”在欣喜之余,感到的却是压力——包头剪纸的传承,似乎有喜有忧。


        据刘静兰介绍,尽管漂亮的包头剪纸家喻户晓,前来拜师学艺的人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抱着消遣目的来的,真正希望将包头剪纸作为追求和事业的人少之又少。“我就是想招几个可以像我这样不管不顾地喜欢窗花的徒弟。”刘静兰言语中充满着期盼。目前,刘静兰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在包头设立一个传习所,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包头剪纸,她也希望从这些学员里发掘人才,让包头剪纸艺术后继有人。
文章标签: 中国传统工艺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