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洪琪:故宫档案里的皇帝和苏州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2-20 围观:1884次

苑洪琪:故宫档案里的皇帝和苏州

为了复原故宫乾隆花园,苑洪琪多次来苏,寻访两百多年前的制作工艺。

    人物简介


  苑洪琪,女,1951年出生,天津人。197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故宫博物院,从事清代宫廷历史陈列和研究。1998年被任命为宫廷部副主任,2005年晋研究馆员职称,2006年12月退休。


  曾主办宫廷原状(复原清宫当年的生活)展览,在主持、策划展览的同时,注重对紫禁城建筑的使用与宫廷文物的利用、研究,尤其提出了清代宫廷饮食的研究课题,对宫廷饮食、帝王养生等进行系统研究。这一课题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应钓鱼台国宾馆、台湾中华饮食学会等邀请,联合研究、开发清代宫廷饮食,与钓鱼台国宾馆研究的成果已经成为招待国际客人的国宴。


  30年翻不厌故宫这本百科全书


  苏周刊:苑老师,您是故宫宫廷学研究专家,从事宫廷陈列研究数十年,您最大的乐趣在哪儿?


  苑洪琪:当时我们的工作都是分配的。我1976年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同年十一月分配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三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明清宫廷历史、宫廷文物的研究与陈列展览。


  故宫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曾有24位“天子”在这里发号施令、生活起居。他们身为九五之尊,承命上天,临御天下,拥有无上的权威,享受着凌驾于千人、万人之上的特权。随着上个世纪初帝制被彻底埋葬,封建皇帝已经作古,往日的神圣显赫成为过眼云烟。但是,当人们置身于紫禁城,又无不感到神秘莫测———当年的皇帝是怎样在这万户千门里生活?他们怎样吃饭?怎样穿衣?封建皇帝与民间百姓的生活究竟有哪些不同?


  我们的工作就是在遗存至今的宫殿建筑、宫廷原状、宫廷文物和档案文献中,让人们了解皇帝在特定的典章制度下登极、出巡、大婚、祝寿,在制定的制度下如何穿衣、吃饭、居住等。让人们学习历史、尊重历史,揭秘深宫大院内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就是我工作的最大乐趣。


  苏周刊:研究了一辈子故宫,故宫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苑洪琪:对于我来说,故宫首先是一部历史,现存的宫殿建筑群,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指导的设计思想。从总体布局、殿堂组合到建筑装饰、室内陈设,无一不渗透着皇权至上和皇家的豪华。其次,故宫是一部百科全书,封建皇帝遗留下大量的实用品———宫廷文物中的家具、服饰、首饰和各种质地的工艺品,既是了解皇室内宫生活的基本方面,也是当时等级最高的工艺品的代表。


  清代皇帝大婚只能同居三天


  苏周刊:对于清朝帝王的生活起居,我们大多是从影视小说中得来的。您编著过《清宫档案揭秘———清代皇帝的衣食和寝居》、《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等书,能否跟我们讲一讲真实的皇家生活是什么样?


  苑洪琪: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所以每天都有记注官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自古有“左史记言,右史记动”的记载。皇帝每天的生活,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必须符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要求。


  皇帝一天的生活,不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处理国家政务的活动,如每月逢五的常朝视政以及御门听政等;二是皇帝的生活起居,包括衣、食、住、行、学习、礼佛、娱乐等。


  按惯例清代皇帝起床较早,洗漱更衣后先到皇太后宫请安问好,交流感情并聆听教诲。早晨7:00是皇帝进早膳的时间,清朝皇帝每日只吃两餐,早膳在辰时(上午7:00—9:00),晚膳在未时(下午1:00—3:00),外加两次点心和酒膳。每天食谱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承做、配料都有严格要求,皇帝大多是一个人单独用餐,没有旨意任何人不得与皇帝共餐。


  苏周刊:一个人用餐?


  苑洪琪:是的,晚上睡觉也大多是一个人。夜幕来临,皇帝稍事休息并沐浴后,在清脆的打更声的伴随下,慢慢进入梦乡。皇帝入寝时,除随侍太监外,其他人不得靠近寝宫。


  按照皇室家规,皇帝年满十五岁大婚典礼后,新婚夫妻只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共居三天,然后各回自己的寝宫居住。平时皇帝不能在后、妃宫内过夜,若需哪位后妃陪侍,由皇帝在晚膳时翻牌(一种竹制的签牌,上端染成绿色,书写某某后妃的姓名,此牌原为选秀女时所用)而定。被召幸的后妃当天晚上不再回自己的宫室,但也不能整夜与皇帝共寝,陪伴后只能在养心殿后殿的东耳房或周围的群房入寝。


  苏周刊:封建帝王,朝纲独断,所有政务都要他一人来处理,政务在皇帝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多大比例呢?


  苑洪琪:御门听政是清初皇帝日常主要的政务活动,是皇帝公开处理政务的主要形式。清代把御门听政视为勤政、理政,强化皇权的有力措施。清朝顺治皇帝亲政后,坚持每天“未明求衣,辩色视朝”的制度,天刚亮就要穿衣上朝听政了,康熙、乾隆仍遵此制,有特殊活动除外。


  皇帝御门听政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二是与大学士、学士一起集议处理折本。皇帝御门听政的时间,最初为秋冬辰正(7时),春夏卯正(6时),遇雨雪、忌日、大祀日、大庆典等暂停,后期时间有所变动。此外,召见大臣、引见官员也是皇帝日常的另一项政务活动。皇帝引见官员每日少则一次多则数十次,引见后皇帝将面试的意见朱批在被面试的官员的履历单或引见折上。


  皇帝日常大量的时间用于批阅内、外臣工的奏章。特别是在康、雍、乾时期批阅奏章孜孜不倦,常常到夜间,朱批奏折上写满百字的屡见不鲜。据记载雍正皇帝“自朝至夕,凝作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数人,日不下千百言”,真正做到天下大事“朝纲独断”。


  康熙坚持晨读乾隆追求完美


  苏周刊:除日常主要的政务活动外,皇帝们每天还有什么必做的事吗?


  苑洪琪:皇帝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晨读,所读之书是先祖列宗的《实录》和《圣训》。通过研读先皇的遗训,皇帝从中领悟出治国之道理,探求出安邦之策略,这已成为皇帝每日不缀的必修课。


  喜爱学习是清代皇帝突出的特点,如康熙皇帝每天晨读后,还利用一天中其它的闲暇时间召儒臣来给自己讲课,他学习得非常勤奋、刻苦,有时往往学到深夜。使他不仅精通汉文化,还认真学习西方的科学,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不仅如此,皇帝们都非常注重对皇子的教育。如康熙皇帝对皇子们的学业抓得很紧,他曾亲自教幼年的二阿哥允礽读书,“讲授四书、五经,每日御门听政之前,必令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复讲一过,务精熟贯通乃已”。


  苏周刊:乾隆皇帝有什么特殊的习惯或嗜好呢?


  苑洪琪:故宫藏品中有一件苏州织造的“缂毛人物挂毯”,是当年挂在皇帝养心殿寝宫的。这个毯子前后换了三次,关于这件挂毯的来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乾隆年活计档》 记载得非常清楚。


  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坐落在内西路,面南五开间,东、西进间分别设寝床。正间沿北墙设坐炕一铺,北墙正中开一方形窗户。乾隆三十五年(1770)五月二十九日皮库库长四德、五德将太监胡世杰交来的养心殿明间北窗户花毯白纸画样,交给苏州织造萨载,并传乾隆皇帝旨“按发去画样尺寸织做花毯一块,周围寸边随本身素地不要花纹,大边织做西洋式花边。中间人物不要向先织过西洋有影子线法毯子。样式俱照画样织做,不要西洋气。”(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年活计档》胶片3561号)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苏州织的连边通高五尺九寸二分,宽一丈零五分(高197公分,宽335公分)的毯子送到养心殿。


  新毯子送到养心殿的三天后,即十一月二十九日,皮库库长四德、五德又接到太监胡世杰传乾隆皇帝“旨”:“养心殿明间北窗现挂苏州新送到花毯高里下依床至顶棚,宽里下可两板墙,不必露白子,量准尺寸画样呈览,准时交苏州再织做花毯一块。”


  从档案记载得知,养心殿寝宫明间的北窗户先后织过三块挂毯挡窗户,第一块因毯面文饰是“西洋有影子线法”,乾隆皇帝不喜欢这种“西洋气”;第二块花毯挡上窗户,但窗户四周露出了四周的墙壁,美中不足; 第三块按照养心殿北墙的实际尺寸、将画面人物相应放大后织的通体大挂毯。


  此外,乾隆帝酷爱书法,更是嗜古成癖,在少年时代即注意涉猎书画。即位之后,更是广为搜罗历代古董,地方官吏也乘机贡献天下珍宝。至乾隆初年,清宫收藏的历代书画、青铜、玉、瓷等质地的珍玩应有尽有。他在鉴赏、诠衡、考证文玩之后,更对所存书画、珍玩古董一一详加鉴别,遴其佳者荟萃成编。乾隆九年,将有关释道的图像经文等书画编纂为《秘殿珠林》;十年,将书卷、画卷、书画合卷登记编目,名《石渠宝笈》;十四年,又将内府储藏的古青铜器汇集成编,名《西清古鉴》;之后又相继编纂了《宁寿鉴古》、《西清砚谱》等文物考古图籍。


  乾隆南巡带回一位苏州厨师


  苏周刊:乾隆下江南,已成美谈,特别是经过影视剧的戏说之后,更广为人知,除了风花雪月之外,档案里对乾隆下江南的记录是怎样的?


  苑洪琪:影视剧的戏说风花雪月等是艺术加工,清代宫廷的档案都是官方记载,分类非常详细。比如,从每日的御膳档案中我们可以了解乾隆皇帝所到之处及相关情况。通过我对故宫档案的研究来看,可以说乾隆皇帝是苏州美食的忠实粉丝。


  苏周刊:乾隆皇帝能吃得惯苏州菜吗?


  苑洪琪:乾隆帝南巡,喜食江南食品,还把苏、杭两地的厨师带回了京城。这些人数量不多,最初仅是皇帝用膳时临时点菜再烹调制作。随着清代宫廷饮食的发展,江南厨师成为乾隆帝正膳肴馔的专门烹制者,餐餐指名要某某人做,几乎到了非江南风味食品不进膳的地步。


  在乾隆帝每日的膳单中,打头菜(第一道菜)都是署名张东官、双林制作的。膳单中还反复出现用膳时指名命张东官添菜的记载。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1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九月二十五日东巡盛京,乾隆帝又亲自点名“叫张东官随营供膳”。在整个东巡的两个月零六天中,张东官与随营的30多名厨师一样,为帝后烹制肴馔,但得到皇帝赏赐的仅有张东官、常二、郑二3个人。而常二、郑二每人各得一次赏,张东官却连连得到一两重银锞、二两重银锞、黑貂帽檐、大卷五丝缎等5次重赏。一个厨师,在皇帝心目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可见他技艺何等高超了。


  苏周刊:这个张东官是什么人物?


  苑洪琪:张东官原是苏州织造的厨师,是烹饪苏州官府菜的佼佼者。清代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都以织造府为驻跸行宫,苏州织造也特地聘请厨艺高超者,为皇帝巡视江南献艺。乾隆时期的苏州织造普福,十分了解乾隆帝喜爱南味食品的嗜好。自乾隆帝的南巡队伍进入江苏,就选数名派织造府的厨师为皇帝“随营备膳”,烹制江南风味的食品。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第四次南巡途中,品尝了张东官烹制的风味菜肴后,赞不绝口。回京时,带到北京,先在长芦盐政西宁家住下。乾隆每每离京出巡,都在离京的前一天召张东官,回京后又将他送回西宁家。乾隆帝住京郊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地,也都由张东官为他备膳。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第六次南巡时,张东官再次随营供膳。因他已70多岁,常有腿疼病,乾隆特赏他骑马随行。行至苏州灵岩寺行宫时,乾隆让和珅、福隆安向苏州织造传谕旨:“膳房做膳苏州厨役张东官因他年迈,腰腿疼痛,不能随往应艺矣。万岁爷驾幸到苏州之日,就让张东官家去,不用随往杭州。回銮之日,亦不必叫张东官随往京去。”谕旨还传出“再着苏州织造四德另选精壮苏州厨役一、二名,给膳房做膳。”在乾隆一行返京时,苏、杭两织造奉旨挑选了两名精壮厨师沈二官、朱二官。直到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夏天在承德避暑山庄万寿节,沈、朱二人仍在为乾隆帝烹制江南肴馔。


  苏周刊:您对宫廷美食颇有研究,在清代宫廷美食中,苏帮菜到底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苑洪琪:苏州地处北温带东南季风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苏州有2500多年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的饮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名人雅士对饮食文化的潜心研究,使本来就非常讲究“吃的甘味、吃的艺术”的苏州地方的苏帮大菜注入了清新别致、应时迭出的文化特色。苏州饮食中的鲜、香、真(味)不仅为本地的官吏和富豪之家享用,更为皇宫御苑的皇帝所垂涎。历代皇帝的饮食虽是宫廷最高等级的,但宫廷传统的烹调方法使他们日久生厌。因此,寻找宫廷以外的新奇饮食是帝王们十分向往的。


  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各有六次南巡的记载,都在苏州停留的时间最长。究其原因,有流连苏州的山水美景,有欣赏苏州的精细工艺,也有品尝苏州美食的内容。在皇帝的御膳中出现了苏式菜肴、苏式点心,就连皇帝后妃们的蜜饯、糖果等零食也都有苏州的特色。从宫廷遗留下来的记载历代皇帝用膳的档案中就能看出,苏式食品在清代宫廷饮食中,成为宫廷饮食的主要成分。可以说,清代宫廷饮食中已融入苏帮菜的元素,现代苏帮菜亦有清代宫廷御膳的特色。


  苏州工艺成就故宫的辉煌


  苏周刊:您是宫廷陈设研究的专家,曾著过《重华宫的装修与陈设》一书,能否为我们讲一讲宫廷陈设有什么特别之处?


  苑洪琪:装修和陈设是室内环境的综合艺术,尤其封建社会的皇宫御苑房屋宽敞高大,内装多安装木雕、漆器等起间隔功能的花罩、栏杆罩、落地罩、碧纱橱(槅扇)等,这些装修既是有实用价值工艺品,也是供人欣赏,给人以精神享受的艺术品。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年代,这些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品都是各地工匠的智慧结晶汇聚在宫廷。


  如重华宫内的紫檀雕博古槅扇是乾隆初年从粤海关定制的,重华宫后的翠云馆的黑漆描金槅扇是仿日本漆器的杰作。乾隆花园内各殿的槅扇更是集各种材质、工艺之大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装修与陈设有一定的原则,但又无定式。室内陈设要与装修相吻合,既要突出使用者的性格爱好、文化修养,反映使用者的个性与特色,又要使前来学习和参观者对宫廷艺术的品种、材料等有很好地了解,领悟艺术品浑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古代的装修和陈设是一个新的课题,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总结。


  苏周刊:故宫乾隆花园正在修缮中,作为宫廷陈设专家,您负责内饰的修复工作。修缮皇家花园,有什么讲究吗?


  苑洪琪:复原乾隆花园装修工程,是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建筑基金会”赞助故宫的项目。因乾隆花园地方狭小,一直没有对外开放。故宫自建以来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哪位皇帝当政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局部改造,只有乾隆花园保留了乾隆年间的建筑格局。因此,原汁原味地保护乾隆时期的工艺水平是故宫专家与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建筑基金会共同的理念。


  虽然乾隆帝退位后仍当太上皇实行训政,没有兑现住倦勤斋休憩、政务“息肩”的诺言,但随着每一处殿宇的落成,都依乾隆皇帝的意愿进行了特殊的内装修和陈设。如已经装修好的倦勤斋和现在正在进行装修的符望阁等,都是乾隆皇帝用于退位休闲享受的趣室。乾隆花园内外建筑与装修及庭院布局从自然、人文环境的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由外而内,从真实到抽象等各个角度去欣赏,了解北京故宫的艺术风格,理解中华民族这一宝贵遗产价值之所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布局美、装饰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苏周刊:前一段时间,为了修复符望阁的漆纱,您特意带着专家组来到苏州寻找工艺师。以符望阁为例,其中的内部装修涉及多少门类的传统工艺?档案里记载的这些工艺有多少来自苏州?


  苑洪琪:据档案记载,乾隆花园主要殿宇的内装是当年从粤海关定制到北京组装的。内装的落地罩、槅扇等多为竹木镶嵌金、玉、苏绣、缂丝、漆纱等,像绣品、玉雕、漆匾、花灯、金砖等多为苏州工艺。在此,我摘抄一段清宫建造乾隆花园时苏州御窑场提供金砖的记载:“今据苏州布政使增福详称,江苏省奉文办造宁寿宫工程处用,二尺金砖八千六百四十八块,一尺七寸金砖一万一千八十七块。自癸巳年为始,分作二年办解抵通应用,并将应解副金砖一并解部。……”


  再有,据乾隆三十九年(1779)四月初七日《内务府活计档·如意馆》档案记载:“郎中德魁押帖一件,内开正月二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宁寿宫遂初堂内着造西厢鳌山一座,持进交呈览。钦此。


  于三月十五日,做得熬山木样一座,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其毗卢帽、米家扇片、灯支等,俱发苏州织造舒文处成做。钦此。


  苏周刊:对于苏州工艺的历史地位和现状,您如何看?


  苑洪琪:苏州人杰地灵,人才济济。故宫现存建筑和文物的修复都要到苏中来寻觅传统工艺,许多传统工艺大师都是市、省和国家级非遗传人,希望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章标签: 中国传统工艺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