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具修复大师 王秀林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7-05 围观:3577次

他数十年师从京城家具第一人,他研习传统工艺独创出秀林修收缝法,古家具修复大师——王秀林

“最费事了,最难的,修复文物当中一定一丝不苟,严谨地对待这个问题,这是对待历史,对待我们的祖宗,这是对全国人民负责的一种工作。”

  2009年11月,中国红木家具协会民间收藏家展示了一件破损严重的古代长方半桌。经专家鉴定,这是一件明清时代的老红木家具,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这张半桌已经残破多处、脏污严重,衔接处几乎全部松动脱落。古家具传统工艺大师王秀林接下了修复工作。作为目前古典家具修复工艺的传承人之一,王秀林曾主持修复故宫乾隆、慈禧的红木家具,他对古家具的复原工艺熟稔于心。

  “他也是慕名而来,听说您修复得比较好,先来的电话,完了发了照片,我一看是个好东西,因为这件家具绝对最起码是清初的,它的线条体现了中国最传统的家具文化。”

  中国的红木来源于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永乐至宣德时期,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前往南洋各国,船上装载了我国行销的青花瓷器、印花布、丝、色绢、缎匹等,再将各类优质木材、香料、宝石采购回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红木家具分为苏氏、广式、京式、宁式等流派,通过曲线方圆、阴阳镌刻的制式来体现中国古人的谦和信仰,韵味深长。根据家具的曲线方圆、阴阳镌刻的特征,王秀林判断这件红木家具应当是明末清初的黄花梨木制品,黄花梨家具是红木家具的一种。

  “红木是个范畴,主要指的就是刚刚说的紫檀、黄花梨、红酸枝、铁梨、紫属花梨,基本上就是以这五大项为主,五属八类嘛。”

  黄花梨木又称为降香黄檀木,其木性稳定,寒暑不变形、韧性充足,纹理呈雨现状,被大量用于制作明清考究家具,其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曾记载: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做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咱们的海南黄花梨好的材质生长在海拔两百米以上的沼泽地带,所以说海南黄花梨颜色深、非常漂亮、有鬼脸,其实这些都是木材的缺陷反映出的美,被人喜欢了。它在海拔两百米以上的沼泽地带,又在海岸线边上,它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随时有狂风暴雨,所以它生长当中受过了千锤百炼,所以它材质反映出来的花纹美。”

  要修复一件古家具必须先了解原家具的制式,也就是构造和特征。王秀林发现,不同地区和年代的家具制式都有很大差异。

 “其实咱们国家的文化,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统一中国的文化,都是由中国五十六个民族,N个文化组成的中华文化。地狱文化组成了中国一个百花齐放的文化古国。”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经有了很精美的青铜和石制家具,现今日本正仓院中仍藏有大量唐代木制家具。即使是一件小家具的制式,王秀林也要观察一天的时间,王秀林发现这张长方半桌应该是制作于明末清初,其虫蛀现象严重、部件几乎都已损坏,并有多于十五处缺失,衔接处也大部分松动脱落。

  “有些地方榫折了,我们照了相,后来榫没了,有的料弯曲得达到60度了,最后我们慢慢都给校正,把那个榫给接上。那件家具特别糟朽,糟朽那个料稍微一使劲就能掰下一块来。”  导致古家具损坏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温湿度、紫外线、红外线、有害气体、霉菌以及害虫。此外,温湿度的变化还会引起木材的湿胀干缩现象,导致家具干裂或变形。

  “现在我们生活变了,住楼房了,尤其有些人装修,是使用地暖,本身就干燥的气候,燥热的室内温度,对家具产生一种干蒸、干煲的一个过程。所以整个环境促使了家具的走形开裂。”确定修复方案后,王秀林将半桌的部件位置一一做上标记,这对日后的拼接步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做号,就是说重新组装的时候还按照原件给组装回去。” 修复古家具的传统工具分为木工工具和髹饰工具。

  “这些古旧家具把它脏去不净,烫出蜡来不透亮,反映不出它那种美感。”

修复的第一步要解决的是去除脏污。清洗前要先进行打散,王秀林在家具表面罩上一块木头,也就是打散木来作为缓冲。由于榫卯结构相当严实,有个别位置在捶打后依然无法松动,王秀林便使用热水烫浇,利用高温使结构松动后将部件轻微震动再逐渐拆开。

  “我们打散就是在组装一步、二步、三步、四步组装做这家具的时候是从一开始的。打的时候我们从五四三二一往回退。比如家具从整体结构上分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例如桌子,桌子就得先把面打下来,下边的腿和枨子才能进一步拆开。”

  清晰完毕后再进行去虫,王秀林发现常用的熏蒸法会对木质纤维造成损害,因此他采用杀虫剂来进行除虫。不同种类的蛀虫对敌敌畏的耐受力不一,如软体类较易被杀死,而硬壳类较难。王秀林在多次试验后配制出了不同浓度和配方的杀虫剂。杀虫剂不能再家具表面大量喷洒,而是将布块蘸满除虫液体后密封包裹在虫蛀部位,并在细小虫眼部位通过针头注射药水,进行二十四小时封闭,直到蛀虫全部被杀死。

  “从洞里面把虫卵淘净,先用针拨出来,然后用针管把兑了水的敌敌畏往里面注。注完之后还用锯末兑上药物,包在虫蛀的部位,用塑料布给封起来,经过两天的熏制。”  古家具的脏污去除后要放置几天,使水分自然蒸发完毕,再开始进行拼补。拼补的关键是要找到与原家具同材质、同纹理,颜色和年代相近的木料,以防损坏原家具的包浆。

  包浆又称黑漆古,指的是在漫长年代后由于灰尘汗水、人的摩挲手迹、土埋水浸以及空气中的射线等而逐渐积淀形成的表面皮壳。包浆能显示出家具的旧气,年代越久包浆越厚,色泽越温润。与之相反的则是刚制作好的新器物,这时器物表面光亮刺眼,被称作贼光。

  “包浆就是一个一件家具在跟我们一块生活,我们对它的抚摸和氧化过程,形成了一个树脂胶往外释放的一个过程,氧化了一层自然的、颜色变深了、油性增大了的薄膜似的感觉。”  王秀林走访了民间许多旧货市场,终于找到与这件半桌材质一样的黄花梨木残件。材料确定后,王秀林通过刮、凿等方式,顺应原部件的纹理,以同原件一样的刀法制作出与衔接处同样的榫卯结构,然后将家具部件拼接牢实。

  “所以说我们加上合理的榫卯结构,再加上它的木性,我们补的这块料,如果环境变了,根据它的纹理,它这个走形,它容易往哪边走形,我们逆向的使用它的木性、借它的木性,它将来环境越变,我修的这块月结实,因为即便胶失灵了,还有榫卯结构挂着。”

  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河姆渡人遗址中发现的榫卯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王秀林遵循接榫生根的原则,严格按照原结构的尺寸和线条,使新的榫卯结构严密吻合。

  “斗拱结构完全是木头榫卯结构,没有钉子。斗拱结构不光漂亮,还防震,有一个立足点,就可以往上无限的通过斗拱结构往外张,扩大建筑层,这是中国独到的。”

  对于开裂较大的缝隙,还要采用王秀林独创的秀林收缝法。收缝法的发明来自于师父给王秀林讲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难题是把五根火柴棒从中部折弯,尖角相对拼凑在一起,不使用手和工具拨动,要使尖角逆反过来合成五角星的形状,那么只要在其中一处浇上一点水,火柴棒吸水后便会膨胀,逐个移动,最后自动变为五角星形。收缝法也就是利用木材吸水的物理特性,根据不同材质,用水或冰来使木丝软化产生张力、收缝并归位固定。这种方法粘合严实并且看不出一丝修补痕迹,被称为王秀林的外科无线缝合术。

“2002年我发明了收缝法,光修裂的时候不用打开家具,用物理方法就能把家具原封收严,这样就减少了对家具拆卸过程当中的损害程度,又保持了家具原来的风貌。”

  拼补后为了增加结构的牢度,王秀林还要使用鱼鳔进行再次粘接。我国使用动物胶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在公元前五百年的《考工记》中记载有:鹿胶青白,马胶赤白,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鱼鳔就是大黄鱼内脏中的鳔,俗称黄鱼胶,主要成分是生胶质,其凝胶强度超过一般动物胶,唐宋时期便已开始为匠人所用。

王秀林使用海鱼肚和黄鱼作为原材料来制作鱼鳔胶。

  “在加工鱼鳔的过程当中,第一道工序就是用温水把它泡起来,泡到什么程度呢,把它泡软了,能够撕成小条状,第一道工序就成功了。第二道工序就是要择,把鱼肚上的一层很薄的薄膜,这个薄膜是砸不烂的,所以要轻轻的择掉。泡完了择掉以后就可以砸了,砸鳔的过程自古就有说好汉子砸不了三两鳔,意思就是砸鳔是非常费力气的一道工序,随着砸鳔个过程中,它的黏度在不断地增加。”

  拼补完成后要对家具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打磨使家具表面呈现出光亮的质地。传统的打磨方法通常采用砂纸,但王秀林在使用时发现砂纸在使用时会有砂粒脱落,影响家具包浆。最后,王秀林发现一味叫做木贼的中药可以更好地用于打磨。木贼形似竹竿,体积细小,柔韧光滑,但用开水烫热后浸泡一段时间会变得较硬并有细微毛刺,能够具有磨砂效果而不伤害包浆。王秀林发现,通过木贼打磨后的古家具,能够呈现出天然光泽。

  “它是一个很天然的东西,干的草通过热水一泡,不泡之前很滑溜,一泡上头出来很多刺,就拿这刺打磨,它第一呢,如果老的家具我们轻轻用它打磨,对包浆非常非常小,损失几乎是零。用砂纸就不行了,做砂纸本身就有一些化学工艺、有砂粒,再细的砂纸它也产生磨痕,伤包浆。”

  组装完成后,最后一步是起蜡。对于硬木家具的表面处理,传统上有南漆北蜡的说法。蜡是一种活性物质,会随温度而变化,南方高温潮湿容易脱蜡,适合用漆;而北方干燥,家具容易开榫变形打蜡能够填补木材纹理的空间、防止家具变形,因此适合用蜡。

  由于古家具年代久远,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和炭化,致使内部疏松,王秀林使用传统的

蜂蜡来进行加固保护。王秀林发现,核桃油涂抹的家具虽然鲜亮,由于附着在家具表面,容易产生油污,而且核桃油营养丰富,会导致螨虫和细菌滋生,长期使用后,

会逐渐渗入木材内部、分解木质纤维。

  “我前几年用核桃油擦的板,到现在用白手绢一抹还掉油。最主要经常使用核桃油,核桃油侵入到木材里边以后,今后有磕碰,磕掉一块再粘就不容易粘住了。最主要的,它是螨虫的最佳食品。”

  而蜂蜡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渗入凝固在木材内部封锁住矿物质水分等有机成分,并在木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外部水分侵蚀木材,也能充分展现木材本身的优美纹理,因此,王秀林认为使用蜂蜡进行烫蜡是更为理想的办法。

“像我的蜡就是蜂蜡兑点川蜡,个别的地方我还要兑一点松香。根据坏的部位和家具部位材质的不同。”

  烫蜡技术最先被应用在青铜器表面,据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中记载:乾嘉以前出土之器,磨砻光泽,外敷以蜡,可以让青铜器历经千年而不腐,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另据宫中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档》多处记载了宫廷备料常有黄蜡、白蜡。黄蜡即现在常用的蜂蜡,白蜡即川蜡。烫蜡起初被应用在小件的根雕作品上,进而应用到家具表面。王秀林使用的家具修复工艺几乎完全是沿袭传统,这与外国也有所不同。西洋古董家具其材质主要以柚木、橡木、桃花心木和椴木为主,还有大量铁艺、贴金、镀金、镶嵌等工艺,因此不可避免的要使用一些现代器械。此外,王秀林发现欧美各国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传承机制,在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古家具修复专业,培养大量博士、博士后,成为专门的古家具修复师。而中国仍然是

采用师徒制的古老模式,这一点也是王秀林的忧心之处。

  “现在国外研究家具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咱们中国,研究家具的、设计的,大学有这些科目,但是据我所知,研究西方家具、现代家具的比较多,包括设计。”  1974年,二十多岁的王秀林师从家具名匠小个刘刘洪来,开始了学艺生涯。小个刘不但手艺一绝,人也正直,在民国时期被称为京城家具第一人。

  “我师父做活一天,自个筛料,拿板材到做成板凳,一天做二十条板凳,这二十条板凳摞起来不能有一点晃动,那就证明尺寸掐得相当准,所以我师父在技术上,尤其在做人上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王秀林跟随师父学艺三年,出师后又随师父一同干活十年,最初就是蹬着自行车挂着工具箱走街串巷,摆摊给人们免费修理老家具。师父临终前一刻,躺在王秀林怀里才将最后两招四腿八叉的口诀教给他,并叮嘱他谨记先做好人再做好活的遗言。除了做活王秀林一直义务替人辨别家具真伪。

  “学会了怎么尊敬别人,你就知道你这个工艺应该怎么做,这个家具里头确实有人文文化,中国家具的、古典家具的形、意、韵、材确实是你看得见摸得着的。”

  退休后,他除了四处给人讲解红木知识,还专程从外地请来挂轴,一副上书天地君亲师,以纪念师父,另一个只写一个悟字,挂在墙上最醒目处。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