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故事—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4-22 围观:4221次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黟县西递、宏村正是这些皖南古村落的代表。 

    2000年11月,两个村落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被过滤广告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古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想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生活,请到北京去!想了解中国明清平民生活,请到黟县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在考察了西递、宏村古民居后曾留下这样的话语。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称雄中国商界,其中黟县商人是一支外出赚钱的劲旅。为躲避动乱,他们在交通闭塞的家乡建造起一幢幢豪华住宅,在这个世外桃源安度晚年。今天,黟县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数百年前建造的3700余幢古民居。    

    虽然就在游人如织的黄山脚下,但西递、宏村仿佛是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意间遗落下来的一幅历史画卷: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和宗谱。当年的造房人早已不知何处去,每一个花尽心思布置的老屋,却似乎还在静静诉说着他们的陈年旧事。

    宏村的绝妙之处在于水。整个村子被汪氏先民设计为牛形。村头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人工水圳为牛肠,南湖为牛腹,民居楼为牛身,与西跨溪的四座木桥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采,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列入世界遗产为小村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虽然小村昔日平静的氛围被打破了,但普通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却在增强。擦拭每一寸实木雕刻,防范白蚁的侵入,修补漏雨的屋顶,维护根根古木梁柱——许多仍居住在古民居中的村民日复一日在做的事情,就像是文物保护专家。

    入选世界遗产之前,宏村曾于1999年制定了《宏村古村落保护规划》,明确了宏村古村落的保护性质、保护对象,划分了古建筑的保护层次,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2002年,西递村179名60岁以上老人发出倡议:“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誓让青山碧水常在,文明村落遗产永存。”1000余名当地村民参加了隆重的签名仪式。    

    为更好地保护古村落的环境,同时满足部分村民追求新生活方式的愿望,宏村开始在保护区外建设新区,并逐步把核心村落内的企事业单位迁出,使其恢复纯净本色。

    西递村、宏村主要街道上都设置了消防栓,每幢古民居都配置了消防器材。黄山市也于2003年出台《黄山市古民居保护暂行办法》,将古民居消防及保护维修经费来源、建立各级政府保护组织等规定进行细化,增强了操作性。针对近年突出的古民居建筑构件因非法买卖而不断流失的问题,安徽省颁布了《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对构成犯罪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古村与古建筑而言,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十分重要。随着游人的增多,在给当地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旅游公害。当地官员表示,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行严格的保护仍是第一位的工作。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