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24-03-22 围观:198次

苏州古典园林,又称为“苏州园林”,是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范围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这些园林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达到全盛于明清。苏州以“园林之城”闻名,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园林数量达170多处,现存50多处。

苏州古典园林将宅院与园林融为一体,可供欣赏、游览、居住。这种建筑形式的形成源自人们对自然的依恋和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居住环境的创造。苏州古典园林蕴含着丰富的中华哲学、历史和人文传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艺术价值。代表性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杰作和骄傲。

苏州的园林建筑师们运用独特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设置园林建筑,运用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等反映古代哲学观念和文化意识,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这些园林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对景、借景等造园技巧,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布局、结构、风格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特色,以小见大,以景取胜,给人以艺术享受。

苏州古典园林包括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由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于庆历年间(1041~1048年)建造。南宋初年曾为将领韩世忠宅。园门外有一泓绿水环绕园外,通过桥进入园内。园内山石景观为主,山顶上有沧浪石亭,山下有水池,二者间通过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有花窗漏阁。明道堂位于假山东南部,是园内主要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

园中最南部有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然后折向北到达“仰止亭”,从“仰止亭”出发可到达“御碑亭”。沧浪亭以其清幽古朴、适意自然的风格闻名,如同清水芙蓉般洗尽繁华,不带一丝脂粉气息。

狮子林位于苏州潘儒巷内,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以纪念中峰和尚。园内石峰林立,形状似狮子,因此得名“狮子林”。园区面积约15亩,呈长方形,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园内有精美的湖石假山,建筑主要以燕誉堂为主,配有小方厅、立雪堂等。游客可参观指柏轩、古五松园、见山楼、荷花厅等景点,体验园内的独特风景和匠心设计。狮子林以其明确的主题、丰富深刻的景观和独特个性而闻名,每一处景观都展现着园林艺术的魅力。

留园位于苏州市阊门外,最初为明代徐泰时的东园,后归刘蓉峰所有,改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代改为留园,占地约50亩,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为园的精华,以山水为主;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建。入园经两重小院抵达中部,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水为主,东区以建筑为主。西区南北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主厅为涵碧山房,向东是明瑟楼,向南是绿荫轩。远翠阁位于东北角,闻木樨香处在西北隅。园内还有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景点。东部中心是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揖峰轩以东的林泉耆硕之馆设计精妙、陈设富丽。北面是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以及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留园建筑众多,空间处理突出,堪称苏州园林之冠,展现了古代造园家的技艺和智慧。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的东北街,占地62亩,是苏州最大的园林之一,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的布局。园内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建。园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其中中园是主体和精华所在。主体建筑远香堂南有黄石假山,北临水池,水中有土石垒成的东西两山,之间连以溪桥。

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园内还有绿漪堂、梧竹幽居、海棠春坞、玲珑馆等景点。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北厅为鸳鸯馆,南厅为曼陀罗花馆。园内山径水廊起伏曲折,流通顺畅,风格明朗清雅、朴素自然。整体布局体现了水景园林的特色,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最小的园林之一。园内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所在,曾称为“渔隐”。清乾隆年间由宋宗元重建,保留了“渔隐”之意,更名为“网师园”。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园落瞿远村,进行了改建。

主厅西楼小山丛桂轩是网师园的核心建筑,南、西两个小院曲径幽深,桂香飘馥。轩北的“云岗”由黄石叠筑而成。沿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水阁悬立于池面,倚栏倾听水声。主园中部有一泓清澈如镜的池水,围绕池建有廊、轩、亭、榭,池岸叠石曲桥错落有致,相得益彰。池角处有园中最小的石拱桥——引静桥,长仅212厘米,宽29.5厘米。西部内园占地一亩,独具庭园风情,汇聚屋宇、亭廊、泉石、花草,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精髓。

濯缨水阁和看松读画轩隔池相视而望,是读书作画之所;月到风来亭和射鸭廊相对而立,是观鱼倒影之胜地。殿春簃独立成院,主人读书修身之所,幽静安逸,彰显明代特色。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而立,处处可依水而坐,布局精巧,展现精致之美。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市景德路262号,原为五代钱氏金谷园故址,历经多次扩建,清道光时更名为环秀山庄,又称颐园。园内面积虽小,仅占地一亩许,且无外景可依托,但造园家移山填海,巧妙叠石造山,打造了这一方名园。环秀山庄以山景为主,池水为辅,建筑相对较少,但整体气势恢弘。

清乾隆年间著名叠石艺术家戈裕良在园内叠加假山,占地不足半亩,主峰高耸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环绕,绿树掩映。山中设有危险小径、幽深洞穴、峻峭石崖、飞梁绝壁,景致多变,宛如自然形成。主峰高达7.2米,涧谷长达12米,山径蜿蜒盘旋,长达60余米。戈氏叠山运用大斧劈法,简洁有力,结构严谨,错落有致,犹如天然成就,享有“独步江南”之美誉。园内大厅四周种植着青松、翠柏、紫薇、玉兰等,为山水建筑增添了生机和趣味。

退思园位于苏州市吴江同里镇东溪街,始建于清光绪十一至十三年(1885-1887年),是由落职官员任兰生出资白银十万两建造的。因其寓意“退则思过”,被命名为“退思园”。园内建筑紧贴水面修筑,整体呈现出浮于水上的感觉,是中国唯一一处贴水园建筑,展现了晚清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

退思园总面积为九亩八分,采用横向建造的结构,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整体格局紧凑自然,植物点缀,四季景色不同,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园内集合了清代园林建筑的优点,每处建筑都可独立成景,又与其他景观相辅相成,步移景异,被誉为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艺圃位于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代,曾名“醉颖堂”、“药圃”、“敬亭山房”,清初改称为“艺圃”。园内景致宜人、风格质朴,较好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具有其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池水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水口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池水之北修筑有以博雅堂为主的厅堂建筑。其南端建有小院,设有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有以土堆成的假山,并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为园中的主要对景。池水之东有明代修筑的“乳鱼亭”,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的“芹庐”小院,通过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

艺圃的布局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取法自然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清时期苏州一代造园家最为常用的技法之一。步入院门,即可见到院中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是苏州园林中的独特景观。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7号,建于清代初年,后改名为“耦园”。园内有东、西两园,因此得名“耦园”,寓意夫妇归田隐居。园内占地约8000平方米,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园内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通过重楼相连。东园占地约4亩,以山为主、池为辅,主体建筑朝南,有一组重檐楼厅建筑。东南角有三处小院,称为“城曲草堂”。西园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内还有藏书楼、假山、花木等景观,充满趣味。

园内的假山景观称为“黄石假山”,位于城曲草堂楼厅前。假山分为较大的东半部和较小的西半部,之间有谷道,东临水池。山上种植了十余种花木,增添山林趣味。池水向南延伸,上有曲桥,南端有阁楼横跨水面,称为“山水阁”,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了以山为主体的景区。整个耦园以其独特的布局和景致吸引着游客。

苏州私家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等,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诞生于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些园林以其深远的意境、精致的构筑、高雅的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楷模。这些园林设计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取法自然、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它们展现了古代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探索和欣赏。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