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慕御窑金砖的制作工序和工艺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9-10-03 围观:5349次

明清陆慕御窑金砖,就其质地看,其实是一种高级精致的青砖。在明代,金砖就称“细料方砖”。陆慕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基本工序与普通青砖大致相同;但是,金砖制作的精细程度和烧成周期,跟普通青砖却相差悬殊。这种差异让人吃惊,却也正是陆慕御窑金砖工艺的价值所在。 


一、普通砖瓦的烧制工艺

陆慕御窑金砖
中国的砖瓦烧造技术,到宋代就已经相当成熟。北宋李诫在其《营造法式》中,对砖瓦的尺寸、原料、成型、码窑和焙烧等作了较为科学的总结,如:


  素白窑前一日装窑,次日下火烧变,又次日上水窨,更三日开候冷透,及七日出窑。青琨窑先烧芟草,次蒿草、松柏柴······不令透烟。⑴


至明代,普通砖瓦烧造基本定型,工艺主要由制坯和焙烧两大流程组成。


  (1)制坯


  制坯主要包括晾土沤泥、炼泥摔打、制坯晾坯等工序。宋应星《天工开物》说: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⑵
陆慕御窑金砖

  从中可以知道当时制坯的大致过程,即:


  ①烧制砖瓦的土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为上”。


       ②选好取土地以后,将土挖出,再筛选,得到较细之土;


  ③再将细土晾沤、经冻,然后加水成泥,置于池内,让泥中较粗的沙砾沉淀池底,澄出细泥浆;
陆慕御窑金砖

  ④将细泥浆取出,晾晒;再用人或牛在泥中踩踏,直至稠实。


  ⑤将炼好的泥填入事先做好的砖模木框,用弓弦铁丝将面拉割平整;


⑥砖坯做成之后,还需晾干。


  (2)焙烧


  晾好的砖坯由专门的装窑匠堆垛进窑后,就开始烧窑。


  《天工开物》中这样记载:


凡砖成坯之后,装入窑中,所装百钧则火力一昼夜,二百钧则倍时而足。凡烧砖有柴薪窑,有煤炭窑。而薪者出火成青黑色,用煤者出火成白色。凡柴薪窑,巅上偏侧凿三孔以出烟,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凡火候少一两,则釉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拆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巧用者以之埋藏土内为墙脚,则亦有砖之用也。凡观火候,从窑门透视内壁,土受火精,形神摇荡,若金银融化之极然,陶长辨之。

陆慕御窑金砖
凡转釉之法,窑顶作一平田,四围稍弦起,灌水其上。砖瓦百钧用水四十石。水神透入土膜之下,与火意相感而成。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矣。⑶


是说三百斤普通砖瓦须烧一昼夜,六百斤则须烧上两天两夜。


烧砖的窑分柴窑和煤窑两种,柴窑烧出的砖呈青黑色,而煤窑烧出的砖则呈白色。柴窑的顶部稍侧处有三个用以排烟的孔口,等烧到足够火力的时候,用泥将这三个孔堵住,然后洇水,使砖呈色。


封窑冷却阶段,需要洇水,这也是使得出窑之砖呈青灰色的方法。


二、陆慕御窑金砖(细料方砖)的烧制工艺


苏州工艺向以精工细作著称,尤其到明清,随着商业的繁荣,百工云集。加上苏州属江南水乡,土质特别,而陆墓一带,据记载自五代以来就因土质殊异而窑烟瘴天。光绪及宣统年间苏州知府何刚德称:“苏州工润土细,迥异寻常陶埴也。”⑷而道光本《苏州府志》就有“吴中人才之盛,实甲天下,至于百工技艺之巧,亦他处所不及”⑸之语。御窑金砖为明清皇家专用,制坯程序之细,烧造技艺之精,用工费力之多,生产周期之长,标准要求之高,加上成品概率之低,使得这种看似与普通青砖无异的细料方砖,工艺精细之极,让人惊诧,以致后世竟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惊叹和赞誉,使它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砖。


《四库全书》存目中明代张问之所撰《造砖图说》提要中这样记载:


其土必取城东北陆墓所产,干黄作金银色者。掘而运,运而晒,晒而椎,椎而舂,舂而磨,磨而筛,凡七转而后得土。复澄以三级之池,滤以三重之罗,筑地以晾之,布瓦以晞之,勒以铁弦,踏以人足,凡六转而后成泥。揉以手,承以托版,砑以石轮,椎以木掌,避风避日,置之阴室,而日日轻筑之。阅八月而后成坯。其入窑也,防骤火激烈,先以穅草薰一月,乃以片柴烧一月,又以棵柴烧一月,又以松枝柴烧四十日,凡百三十日而后窨水出窑。


或三五而选一,或数十而选一。必面背四旁,色尽纯白,无燥纹,无坠角,叩之声震而清者,乃为入格。其费不赀。嘉靖中营建宫殿,问之往督其役。凡需砖五万,而造至三年有余乃成。⑹


张问之在他给嘉靖帝的《请增烧造工价疏》中有更为详细的述说:


以至坯之做也,以板装之,以范以两人共擦之,以石轴碾之,以槌平之端正,日日翻转之,面面梆打之,遮护之,开晾之,凡八月而始干。其入窑也,修窑有费,垫坯有费;发火也,一月而糠草,二月而片柴,三月而颗柴,又四月十日而枝柴,凡五月而砖始出。


况阔及二尺二寸、一尺七寸,复欲出完全端正、声音清响、色道纯白,故常取一而费四五。⑺


由此可知,金砖烧造的主要流程有八:


(1)取土


七转而得土。选取苏州城东北陆墓特有的黄色粉沙型粘土,经过掘、运、晒、椎、舂、磨、筛等七道工序的处理,初步去除杂物,并使土块变小变细。

(2)练泥


六转而成泥。在这个过程中,要澄浆沥泥。“复澄以三级之池,滤以三重之罗,筑地以晾之,布瓦以晞之,勒以铁弦,踏以人足”,还要经过澄、滤、晾、晞、勒、踏六道工序,练就可以用来制坯的泥料。


等晒到泥料练到半湿半干时,再进行无数次的翻、捣、摔、揉。这个过程,被称作“醒泥”,目的是要让泥中粘性和砂性达到最融合、最滋润的程度。


炼泥是金砖制作的关键工序之一,也是其与普通砖瓦烧造的主要差别所在,工艺的繁复使得仅是炼泥就得持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取土和练泥的过程中,挖掘地点的选择,取用季候的确定,翻捣摔揉的次数、时间和时机,加入糯米汤料的数量和方式等,都需要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工匠来把握;把握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出窑后金砖的质量。


(3)制坯


泥练就后,要装入木制的模具,做成平整的砖坯。“揉以手,承以托版,砑以石轮,椎以木掌”,“以板装之,以范以两人共擦之,以石轴碾之,以槌平之端正”。


制坯,需要将泥用手搓揉,然后盛入托版,两人合作,一起用石轮碾轧,用木掌捶击,使坯面平整。


(4)阴干


砖坯做成后,需“避风避日,置之阴室”,“日日翻转之,面面梆打之,遮护之,开晾之”,“阅八月而后成坯”。这一被称作“阴干”的过程,需要五至八个月。


存放砖坯的屋室,什么时候需要开窗,什么时候必须关门,也必须由技熟艺精的工匠通过不间断的观察而确定。


(5)装窑


将阴干后的砖坯装窑也大有讲究,砖的堆垛也是一项专门的技术,须有专人指导和有经验的窑工的操作。通常,烧造时,金砖堆叠在窑中间,四周配以其它普通散砖。


(6)烧窑


而将制成的砖坯入窑烧造,还需五个月左右。期间,需要“防骤火激烈”,所以,“先以穅草薰一月,乃以片柴烧一月,又以棵柴烧一月,又以松枝柴烧四十日,凡百三十日”,“五月而砖始出”。即需要用草糠、片柴、颗柴、枝柴等各烧上一个多月,还需要防止火势过于激烈而使砖开裂,也不能让窑室内的温度过低,或熏烧时间不足而烧出发黄的“嫩火砖”来。


因此,焙烧时,火候的控制和把握,柴草加入的时机和数量,是金砖烧制技艺的关键,而这些关键的技术,全凭工匠的烧造经验和一双慧眼。倘若火候少一分,砖就不会呈青灰色;火候少两三分,出窑后就被称为嫩火砖,呈杂色,一经风吹雨打,很快就会松散成土。倘若火候多一二分,砖面上就会出现裂纹;多二三分,烧出的砖就会缩小变形,且多碎裂,不能使用,有人善于利用这类废砖,就将当碎料做墙脚。而烧窑的时候,有陶长时时从窑炉口观察火候,砖土受火力的作用,会出现如同金银融化时一样的形神摇荡的样子。


(7)洇水


经过四个多月的熏烧,然后是洇水冷却。


洇水具体的做法是——在窑顶做出一块田一样的平地,四周略为隆起,以将水灌入其中。通常,三百斤砖瓦需用水四千八百斤。从窑顶慢慢渗入的适量的水渗入窑座之中,遇到高温,化为蒸气,并与其中的火神意相感,相斥相容。蒸气的压力使得窑温在逐渐下降的情况下,窑座内不会出现负压;而此时,窑座外的空气又不能进入窑座,这使得窑室的还原氛围可以一直持续到砖瓦冷却。于是,砖瓦就有了独特的青灰之色,也有了它足以久持千秋的坚硬质地。

焙烧和洇水是金砖制作工艺的第二大关键。


(8)出窑


通过持续不断的洇水,窑室内的温度逐渐降低。等到完全冷却后,便是金砖烧造的最后一个流程——出窑。


金砖制作从取土炼泥、制坯阴干到装窑焙烧、洇水出窑,最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张问之在嘉靖年间至陆墓督造的五万块金砖,花了三年之久。清代江苏巡抚张渠关于金砖烧造的奏折也可以印证金砖烧制的繁复精细:


钦工物料,必须颜色纯青、声音响亮、端正完全、毫无斑驳者,方可起解。惟是砖身重大,烧造甚难,做坯必大费人工,出窑更经历岁月。灌水或有未到,火力或有未齐,即质脆色黄,不适于用。其间合式者,往往十不得二,并有全窑无一块可用者。⑻


三、金砖与普通砖制作的差异


如果将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有关普通制砖的记载和张问之《造砖图说》提要中有关金砖制作的叙说做比较,更加可以见出金砖工艺与普通砖制作工艺的差异。


普通造砖,虽然也需要 掘地、验土和辨色,以所谓“粘而不散、粉而不沙”作为上好土质的选取标准,但普通砖制作并不需要像金砖取土过程中的那些筛选和细磨工序,也不需要练泥过程中的那些澄浆和晾干技艺,只需将数头牛赶入土堆,踏成稠泥。可见,“七转而得土,六转而成泥”是金砖制作工艺中最为独特最为精细之处。


普通砖的制坯,只是将“泥入方框中,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研转而坚固之”,并不需要碾轧、捶击,更不需要长达五至八月的阴干。


普通砖的烧窑,“所装百钧则火力一昼夜,二百钧则倍时而足”,三百斤普通砖瓦烧一昼夜,六百斤则须烧上两天两夜。而金砖,“先以穅草薰一月,乃以片柴烧一月,又以棵柴烧一月,又以松枝柴烧四十日,凡百三十日而后窨水出窑”。金砖焙烧的时间之长,令人瞠目。


至于火候和洇水,《天工开物》说,普通砖瓦“凡柴薪窑,巅上偏侧凿三孔以出烟,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凡火候少一两,则釉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拆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张问之《造砖图说》现已亡佚,其奏折等相关资料中也没有关于洇水和火候把握的详细资料,但从实际的焙烧经验来看,金砖火候的把握和洇水数量和速度的掌控,虽流程与普通砖瓦烧制基本相同,但其时间的拿捏和技术的难度,都要远远高于普通砖瓦。


请增烧造工价疏


张问之   


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臣张问之谨奏,为营建宫殿事。


臣近以营建宫殿,奉敕前来南直隶苏州府等处督造二样细料方砖。伏观敕谕,一则曰“尔宜持廉秉公,着实干办。不许虚应故事,劳民伤财”;二则曰“仍须禁革奸弊,约束下人。勿得科扰贻患地方”。臣受命以来,夙夜警惕,惟恐事不称职,有负圣谕,于今三年余矣。所幸两次工程俱悉完备,筮在六月初四日发舟解运,复命待罪有日。


而一应烧造事宜,积弊相承,良法尽废。其所以伤财劳民而患地方者,请为陛下陈之。


夫难成者,不可以易视;费大者,不可以小成。以今日之砖之略言之。


其土也,必取而运,晒而槌,舂以碓,研以磨,筛以萝,凡七转而后成。其泥也,必池以滤之,由三级之筩,过三级之萝,且池以晾之,瓦以晞之,弓以勒之,脚以踏之,手以揉之,凡六转而后就。


以至坯之做也,托之以板,装之以范,以两人共擦之,以石轴碾之,以槌平之端正。日日翻转之,面面棒打之,遮护之,开晾之,凡八个月始干。


其入窑也,修窑有费,垫坯有废。发火也,一月而糠草,二月而片柴,三月而颗柴,又四月十日而枝柴,凡五个月而砖始出。


况阔及二尺二寸、一尺七寸,复欲出完全端正、声音清响、色道纯白,故常取一而费四五,夫何有好名者出?乃废初法而定为价,然犹可也。以好相承,争相消减,遂至于取民间所用之粗砖,而定为今三钱二分、二钱七分之价。夫民间所用之砖,视此几十百倍,可比而同之耶!


此前日烧造之民,所以产尽人逃,祸及亲邻;而亲邻之祸,又亲邻也。故臣昨烧造命下,而此等之民皆以望风逃去。比臣既至,而亲邻亦莫可跟究矣。其招复之难,处置之难,督责之难,万千难状,何者?工程细密,民贫价减,赔费之繁,有不止于身家十倍百倍之不及也。如苏州一府,烧造之民,止于长洲一县,为家六十有三,其每名分砖不下三百余块。如每块赔钱止于七钱,则每家分外已赔银二百十两有余矣。臣虽今日得借扶按委屈完事,要之不可以为常也。


故臣不揣愚昧,将一应烧造事宜,逐一画图贴说,总叙于后,具本进呈,奉渎睿览。伏望皇上特敕该部从长计处,具拟上请,定为钦价,使永为遵守,官民两便,缓急可凭,国家幸甚,生民幸甚。臣不胜恐惧,属望之至。


(咸丰《庆云县志》,卷三艺文志第十,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二十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45-346页。)



《造砖图说》四库全书存目提要 


《造砖图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问之撰。


问之,庆云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工部郎中。


自明永乐中,始造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砖长二尺二寸,径一尺七寸。其土必取城东北陆墓所产干黄作金银色者,掘而运,运而晒,晒而椎,椎而舂,舂而磨,磨而筛,凡七转而后得土。复澄以三级之池,滤以三重之罗,筑地以晾之,布瓦以晞之,勒以铁弦,踏以人足,凡六转而后成泥。揉以手,承以托版,砑以石轮,椎以木掌,避风避日,置之阴室,而日日轻筑之,阅八月而后成坯。


其入窑也,防骤火激烈,先以穅草熏一月,乃以片柴烧一月,又以棵柴烧一月,又以松枝柴烧四十日,凡百三十日而后窨水出窑。或三五而选一,或数十而选一。必面背四旁,色尽纯白,无燥纹,无坠角,叩之声震而清者,乃为入格。其费不赀。


嘉靖中营建宫殿,问之往督其役。凡需砖五万,而造至三年有余乃成。窑户有不胜其累而自杀者。乃以采炼烧造之艰,每事绘图贴说,进之于朝,冀以感悟。亦郑侠绘流民意也。其书成于嘉靖甲午,而明之弊政已至于此。盖法度陵夷,民生涂炭,不待至万历之末矣。


(《四库全书》卷八十四史部四十政书类存目提要。)


张问之小传


张问之,字子审,嘉靖癸未进士。初授行人,转司副。尝上疏议章圣皇太后(尊号见《明伦大典》)。历工部员外,迁郎中,奉命督造苏州府花砖工料,廉以律己,严以御下。工竣历陈烧造艰辛,绘图以进。上嘉之,增定砖价,窑民获安,为立德政碑(见昆山卢楩记)。后督建九庙,皆有懋绩,蒙恩赍赏,擢湖广参议。阅三载,转四川按察司副使,整饬威茂等州,简练士马,支缭堠墩,斩龙洞诸羌数百级,扶按移檄,燕凯疏奏,赐金帛以旌其功。告归,年四十八。所著烧砖奏议存入《四库全书》。


(咸丰《庆云县志》卷二,人物志第七宦迹,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九二号,据戴綗孙纂修咸丰五年刊印本影印,(台湾)成文出版社印行)


 


御窑金砖制作基本工序二十九道


根据张问之《请增烧造工价疏》和《造砖图说》四库全书存目提要整理的御窑金砖制作基本工序二十九道:


一、七转得土


基本工序:掘、运、晒、椎、舂、磨、筛


《请增烧造工价疏》:其土也,必取而运,晒而槌,舂以碓,研以磨,筛以萝,凡七转而后成。


《造砖图说》四库提要:掘而运,运而晒,晒而椎,椎而舂,舂而磨,磨而筛,凡七转而后得土。


工序一 掘 掘取“干黄作金银色”的原土。


工序二 运 运送至窑场。


工序三 晒 堆于露天,任风吹日晒。


工序四 椎 用棒槌敲打泥块。


工序五 舂 用碓舂小土块。


工序六 磨 用磨研碎土块。


工序七 筛 用筛去掉粗土。


二、六转成泥


基本工序:滤、晾、晞、勒、踏、揉


《请增烧造工价疏》:其泥也,必池以滤之,由三级之筩,过三级之萝,且池以晾之,瓦以晞之,弓以勒之,脚以踏之,手以揉之,凡六转而后就。


《造砖图说》四库提要:复澄以三级之池,滤以三重之罗,筑地以晾之,布瓦以晞之,勒以铁弦,踏以人足,凡六转而后成泥。


工序八 滤 筑三级水池,用三级网箩过滤细土,即沥浆。


工序九 晾 将沥浆后的泥堆放在池中晾干。


工序十 晞 在地上摆上瓦片,将晾好的泥晒干。


工序十一 勒 用铁制的弓弦勒泥。


工序十二 踏 用脚反复踩踏。


工序十三 揉 用手反复揉踩踏后的泥。


三、八月成坯


基本工序:托、装、擦、碾、槌、翻、筑、遮、晾


《请增烧造工价疏》:以至坯之做也,托之以板,装之以范,以两人共擦之,以石轴碾之,以槌平之端正。日日翻转之,面面棒打之,遮护之,开晾之,凡八个月始干。


《造砖图说》四库提要:揉以手,承以托版,砑以石轮,椎以木掌,避风避日,置之阴室,而日日轻筑之,阅八月而后成坯。


工序十四 托 用托板承住炼好的泥。


工序十五 装 将你装进制坯的模子。


工序十六 擦 两人合作一起将泥表面擦平。


工序十七 碾 用石轴碾压泥坯。


工序十八 槌 用木掌敲打砖坯的每个表面,使之平整。


工序十九 翻 每天翻转泥坯。


工序二十 筑 每天轻柔地敲击砖坯。


工序二十一 遮 用遮光物保护砖坯。


工序二十二 晾 适时地开门开窗,使砖坯慢慢晾干。


四、五月焙烧


基本工序:装窑,穅草熏一月,片柴烧一月,棵柴烧一月,松枝烧四十日,窨水,出窑


《请增烧造工价疏》:发火也,一月而糠草,二月而片柴,三月而颗柴,又四月十日而枝柴,凡五个月而砖始出。


《造砖图说》四库提要:其入窑也,防骤火激烈,先以穅草熏一月,乃以片柴烧一月,又以棵柴烧一月,又以松枝柴烧四十日,凡百三十日而后窨水出窑。


工序二十三 装窑 将阴干后的砖坯堆垛进窑室。


工序二十四 穅草熏一月 用砻糠或柴草熏一个月。


工序二十五 片柴烧一月 用木片类的硬柴烧一个月。


工序二十六 棵柴烧一月 用稻草类的棵柴烧一个月。


工序二十七 松枝烧四十日 用松枝类的枝柴烧四十日。


工序二十八 窨水 将适量的水从窑顶慢慢渗入窑室,使窑温逐渐降低。


工序二十九 出窑


 


注:


⑴李诫《营造法式》第十五卷《窑作制度》。


⑵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中《陶埏》第七《砖》


⑶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中《陶埏》第七《砖》


⑷何刚德《话梦集》卷上,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


⑸道光本《苏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九


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八十四,史部四十,政书类存目二,《造砖图说》。


⑺张问之《请增烧造工价疏》,咸丰《庆云县志》艺文志第十。


⑻乾隆四年六月初九《烧造金砖维坚请开销副砖价值》,《清宫金砖档案》。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