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薪火相传古韵今风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9-04-10 围观:3707次

苏州园林,秀甲天下,源远流长。她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鼎盛时期多达250多处,至今仍存有58处,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经典之作。


60多年来,苏州园林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改革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经历从保护、恢复,到发展、提高的过程。50年代初,人民政府陆续拨款,整修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等名园和虎丘、天平山、灵岩山等名山胜迹,苏州园林重放光彩。“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批中小园林遭受破坏、教训惨重。改革开放后,新开放或重新开放了耦园、艺圃、天平山庄、楞伽寺塔院等园林名胜。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这一艺术杰作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园林人始终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致力于苏州园林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挖掘、恢复、提升和打造,充分彰显了苏州园林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内涵丰富的文化特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IFLA第47届世界大会在苏州召开,充分表明苏州园林在当今世界的声誉和影响。


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已成为最富有苏州特色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堪称是古城苏州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建国前,由于社会动荡、外敌入侵、园主频易等原因,苏州园林日趋衰落,大部分处于楼台破旧、陈设残缺、庭院荒芜、杂草满庭、陈设残缺的景象,格局、风貌遭受严重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苏州,并对恢复、保护和发展苏州园林作出重要指示。


1953年6月,主要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苏州市园林修整委员会”成立。


拙政园中、西部花园经整修后向社会开放。


留园的修复被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迹”。


1958年11月,市委确定建盘门内瑞光塔一带的城内公园、以五亩园为基础的城北公园、石湖公园、以蒋园为基础的城东公园、虎丘公园五个大型公园;修复历史悠久有艺术价值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笑园、毕园、耦园、顾任家花园、畅园、废园、林家花园、五峰园等。


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云岩寺塔及其古建筑(虎丘)、拙政园、留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留园与同批列入名单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期间,苏州园林被肆意占用、改建、拆除,中小园林被破坏50多处、庭院被破坏60余处,规划中的基建项目被搁置、中断,这是苏州园林史上极为惨痛的教训。


1970年3月,公园革委会接管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关闭的西园寺、寒山寺和灵岩山寺。


1972年7月,根据市革命委员委会《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确定“加强园林保护管理、更好地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克服阻力和困难,尽力做好园林景区开放工作。


1979年10月起,根据《苏州市园林、风景绿化三年修建规划一览表》,对现存的以及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损严重的苏州园林和风景名胜区进行全面恢复和修建。


建成苏州最大的现代公园——东园


在虎丘新建全国最大的盆景园之一——万景山庄。


环秀山庄与艺圃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获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江苏省的奖励。


盆景园、石湖渔庄,则妙借地形,幽雅自然。


东园更是既巧置民族风格的楼台亭榭,又具有现代公园的多种功能,成为苏州园林“古为今用”的典范。


耦园的大规模修复、北寺塔修整开放都是体现这一精神的重要成果。


1979年6月,由市园林管理处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公园——东园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1982年,苏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列为“风景游览城市”。


1988年,根据省城镇建设局《关于苏州市园林,文物古迹修复项目的审核意见》,由园林部门收回工艺美术学校使用的李宅、留园医药仓库的盛家祠堂、网师园文教仓库使用的古建筑,使这些园林恢复了“宅园一体”的风貌。


1989年9月,为纪念范仲淹诞生1000周年,天平山恢复“范文正公忠烈庙”原貌,并建“先忧后乐”石牌坊、范仲淹陈列馆。


1998年10月,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之一的五峰园修复工程竣工并正式开放。


1997年12月,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批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刻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同被列为世界遗产。


2000年3月,成立苏州园林档案馆,为苏州园林的保护管理建立了系统化的历史基因库。


2000年11月,拙政园首家全面引入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虎丘在国内风景区第一个通过ISO9001和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


2001年5月,艺圃东部住宅部分经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恢复了艺圃“园宅一体”的明代风貌。


2001年,承办第一届“中国世界遗产国际青少年夏令营”,由此,世界遗产教育在苏州广泛开展,苏州大学50多名学生宣誓,成为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青年志愿者”。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开。 


2006年2月,历时两年的国家“十五”863重大课题子项目的“园林池塘水质净化的生态修复研究和示范”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2007年5月21日,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以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在上海同济大学、苏州拙政园和北京大学三地同步举行。


2008年,世界遗产——耦园进行了60年以来第一次全面整修。


2007年、2008年举办的“世界遗产传统建筑保护论坛”影响广泛,为传承传统建筑技艺、弘扬苏州园林文化搭建了一个国际平台。


2009年,举办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高级人才培训班”,为传承和弘扬苏州古典园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2007年,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展示了园林艺术及传统技艺,成为当代传统园林技艺传承的实证“课堂”。


近年来,先后整治和改造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主要古典园林的四周街景。


2007年起,广泛开展园林景区厅堂陈设“三定”工作,完成留园、耦园载酒堂、网师园万卷堂、艺圃博雅堂等陈设调整,再现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和特征。


2006年起,开发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施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遗产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试点项目,运用科学成果支撑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永恒传承。


1999年1月,“中国华南虎苏州培育基地”正式成立,并在石湖风景区蠡岛建立中国华南虎苏州培育基地。


加强斑鳖、华南虎等濒危动物繁育研究,引进大赤袋鼠、斑马、鸵鸟等观赏性动物,提高了动物园科研能力和观赏水平。


2012年,相继完成《苏州风景园林志》、《苏州城市绿化志》及各园林、风景区分卷,深度挖掘、整合和丰富了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


70年代末,“明轩”作为首次出口的中国园林落户美国纽约。之后,苏州园林分别落户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等,成为中国文化、苏州园林精粹的集中展示地。


20世纪80年代初起,继“明轩”后,苏州园林出口外经工作持续发展,主要有: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中山公园内建成“逸园”;1992年,新加坡裕华园内建成“蕴秀园”;199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建成“锦绣中华”微缩景区;1999年,美国纽约史坦顿岛植物园内建成“寄兴园”;2000年,苏州友好城市美国波特兰市建成“兰苏园”等。


2001年4月14日,“兰苏园”与网师园正式结为友好交流园林。


2000年11月,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拙政园成为首批国家旅游景区(点)4A级单位。2007年5月,拙政园入选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7年2月, 国家建设部授予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苏州古典园林为首批“国家重点公园”。


2001年,由苏州电视总台和市园林局联合拍摄的《苏园六纪》电视艺术片,获中国电视文艺政府奖“星光奖”的专题节目一等奖、优秀撰稿最佳奖和优秀摄影最佳奖。


1954年11月,苏州市首届菊花展览在拙政园举办。


1985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上,市园林局选送的圆柏桩景“秦汉遗韵”获全国树桩盆景特等奖,锦松“苍干嶙峋”和榆桩“龙湫”获一等奖。


2001年5月,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苏州)在虎丘举行,市园林管理局送展的作品获得8个金奖。


2011年,举办首届苏派盆景双年展,建设苏派盆景历史文化陈列馆,苏派盆景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市成为世界盆栽友好联盟城市。


举办第23届全国荷花展、江苏省春兰展等大型活动,参展历届中国国际园博会和江苏省园博会,爱尔兰第五届布鲁姆园艺节等,展示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