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的理水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8-04-21 围观:5394次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这是我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的来源。古代匠师长期写仿自然,叠山理水,创造出自然式的风景园,并对自然山水的概括、提炼和再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苏州位于江南平原地区,河港纵横,地下水位较高,便于开池引水,因而多数园林以曲折自然的水池为中心,形成园中的主要景区。同时,在雨量较多的苏州一带,掘地开池还有利于园内排蓄雨水,并产生一定的调节气温、湿度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又为园中浇灌花木和防火提供了水源,因此,水池成了苏州古典园林中所常具的内容。  


在组织园景方面,以水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配合山石、花木和亭阁形成各种不同的景色,是我国造园的一种传统手法。这是由于明净的水面形成园中广阔的空间,能够给人以清澈、幽静、开朗的感觉,再与幽曲的庭院和小景区形成疏与密,开朗和封闭的对比,为山林房屋展开了分外优美的景面,而池周山石、亭榭、桥梁、花木的倒影以及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都能为园景增添生气。因此环绕水池布置景物和观赏点,久已成为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布局方式。较大的园林,水池还往往支流纡回盘曲,形成许多小区景。有些园林更有溪涧、水谷和瀑布等。  


(一)  池  面  处  理  


园中池面宜于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有水乡淋漫之感,虽人工开凿,也宛若自然,如网师园的水池,池面集中,池岸廊榭都比较低矮,所以给人以开阔明朗的印象。分则潆回环抱,似断似续,和崖壑花木屋宇互相掩映,构成幽曲的景色,如拙政园的水面被池中二山及房屋,曲桥、竹丛、树木等划分为几部分,而以远香堂北面池水为中心,水面流通环回,空间层次重重,景物深远不尽,  自梧竹幽居西望,或自小沧浪北望,或自荷风四面亭看香洲和倚玉轩,都有这种效果。不过聚分之间,须依园之大小斟酌处理,大抵小园聚胜于分,大园虽可多分,仍宜留出较大的水面使之主次分明。  


水池的形式和布置方式,要因地形,池面大小和周围环境,因地制宜地处理。大致是庭院和小园林多作简单形状的水池,周围点缀若干湖石,花木和藤萝,再在池中养鱼,植睡莲等,如畅园,壶园。中型园林一般采取山池、花木和房屋综合处理的方式,但因面积不大,池面处理仍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在水池一角用桥梁、水口等划出一、二小面积的水湾,或叠石成水涧,造成水源深远的感觉,网师园即是这类例子。狭长的水池也是中、小园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但各园布置方式不同,壶园、畅园、鹤园及半园都在水池一端架桥,将水面分为主次两部分,以增加层次和变化。怡园则以曲桥和水门将水池分为三部分,形状狭长曲折,不但主次分明,而且能配合水面的大小,将山石花木与厅堂、旱船等组织成不同的风景。在以假山为主题的园林中,往往用狭长如带的水池环绕于山下或伸入山谷,以衬托山势的峥嵘和深邃,使山水相得益彰,环秀山庄就是这种例子。  


面积较大的园林如拙政园和狮子林,由于园内分为若干不同的景区,故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其中拙政园在主池以外,或以支流潆回于亭馆山林之间,或导为水院,更觉变化较多。该园中部的水面仅占园内面积的五分之二,可是由于布置得当,却富有江南水乡气氛。  


此外,还有个别园林将水池置于山洞中,如洽隐园的小林屋洞,洞中积水为池,有曲桥导入洞内,较为别致,再如小灵岩山馆,于池北建大小二水洞相连,也是少见的做法。  


总之,苏州诸园水池形式各异,而以狭长形占多数,因为这种形状的水池从纵长方向来看,不但风景有层次,而且在池水交汇的水口和转折之处,以桥梁作为近景或中景,可使园景更为深邃。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划分水面的方法常因池面大小而不同。水面宽广,可用岛屿来划分,如拙政园中部和留园中部池中小岛。其中拙政园二岛之间仅隔一水峡,既分而又有联系,互相掩映而有层次。由于私家园林面积所限,除上述二例外,其余一般用桥来划分池面。这种方法可使空间割而不分,比较适合于在小水面上采用。此外也有采用水门(如怡园),亭(如狮子林)、房屋(如拙政园小沧浪、小飞虹)等来划分水面的,但毕竟属于少数。  


池上架桥,通常位于水面较窄之处,以梁板式石桥为多。平面自一,二折至三,四折不等(3-8~14)。这种石桥的形式,除配合江南园林的风格多采用水平线条外,还考虑桥身与水面的关系,其高低每视池面大小而定。如拙政园诸桥因池水开阔而桥身空透,能使水面空间互相贯通,达到似分非分和增加层次、产生倒影等效果。小水池则桥面贴水而过。既便于观赏游鳞莲蕖,又能使人感到池水比实际为广阔,如附近有假山、岩壁,则更可衬出山势的峥嵘。艺圃、网师园、狮子林池中的曲桥,西园池中与八角亭联系的曲桥,离水面都较近,便是这类例证。桥上栏杆多于石墩上加水平石条,比例低平,形象简洁轻快,比铁栏杆较能与环境相协调。有的还在石板桥上叠湖石为栏杆,如慕园。木桥不多见,拙政园香洲南侧的石板木栏小桥是一变例。该园小飞虹是苏州诸园中唯一廊桥,在组织园景方面既分隔了空间,又增加了层次和景深。圆拱桥也不常用,原因是桥身较高,不易和池水面积相称,所以常位于不显著处,并以一孔为限,如网师园的小拱桥,位于池之一角,效果就较好。平弧形石桥可能是明代传统式样,孤例唯见于艺圃。池水狭窄处还可用步石代桥,实例仅存于环秀山庄涧谷中。此外还可用黄石或湖石叠为拱桥,并植藤萝,给人以既是假山,又是桥梁的感觉,如狮子林的叠石拱桥小赤壁(3—20),形如水谷崖洞,就是一例。  


(二)  池  岸  处  理  


自然形成的池岸,平原地带多为平缓的土坡,至于山中的溪流深潭,则有岩壁,石矶或断崖散礁等。苏州古典园林,取法自然,水池有土岸,也有石岸。据明代文徵明所绘《拙政园图》,可知明时拙政园土岸多而石岸少,但是土岸易被雨水冲刷而崩塌,因此目前苏州各园土岸极少,多数叠石为岸,或间用石壁、石矶与整齐的驳岸,或临水建造水阁,水廊等,以便使池岸有多样变化,不致于呆板单调。  


1.叠石岸    沿池布石是为了防止池岸崩塌和便于人们临池游赏,但处理时还必须与艺术效果统一。苏州各园中的叠石岸无论用湖石或黄石,凡是比较成功的,一般都掌握了石材纹理和形状的特点,使之大小错落,纹理一致,凸凹相间,呈出入起伏的形状,并适当间以泥土,便于种植花木藤萝。网师园池南及池西北石岸,在临水处架石为若干凹穴,使水面延伸于穴内,形同水口,望之幽邃深黝,有水源不尽之意,而整个石岸高低起伏,有的低于路面,挑出水面之上;、有的高突而起,可供坐息,是黄石池岸中处理较好之例。环秀山庄在临水假山脚下挑出巨大的湖石,宛如天然水洞,也是成功的手法。总之,叠石池岸不宜僵直,尤不能太高,否则岸高水低如凭栏观井,和凿池原意无异背道而驰。  


为了便于临近水面取水浇灌花木,叠石池岸常有自然式踏步下达水面。这种踏步也有利于造成池岸形象的变化。  


2.石矶    苏州大小园林中池岸常有石矶,大致有两种形式:小型的仅以水平石块挑于水面上,如装驾桥巷残粒园(十四—4)、网师园水池北岸以及拙政园荷风四面亭一侧;大型的以崖壁与蹬道等作背景,叠石如临水平台,与崖壁形成横与竖的对比,并使崖壁自然地过渡到池面,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南侧石矶。 


3.驳岸  驳岸造型单调,不宜多用,因为无论用条石、乱石或虎皮石砌筑整齐的驳岸都与园景难于调和,但在某些部位,如房屋和平台的临水部分,往往须用石驳岸。而普遍采用自然式叠石池岸,所需湖石或黄石数量很大,施工也较复杂,因此驳岸成了开池理水无可避免的内容。砌筑驳岸时石材形体和石缝处理能否得当,对于园景产生不小影响。在造型上,条石石缝成水平状,易与水面及房屋相配合,自较乱石及虎皮石驳岸为佳,唯费工较多。环秀山庄补秋舫的驳岸为了与左右石壁相呼应,在条石间嵌砌若干湖石,是一种较为生动的做法。  


4. 土岸    为了防止泥土崩塌,土岸坡度不能太陡,所占面积自然较大,因而小规模的园林很少采用。如果园林面积较大,处理得当,土岸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拙政园中部池中土山两侧土岸边芦苇丛生,北侧林木茂密,景象自然生动,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难得的土岸实例。此园假山东南土岸叠石一、二层,配以林木竹丛,有紫藤舒展探伸于水面之上,既保护土岸,又增添山林景色,是一举两得的处理。  


(三)  其    他  


1.瀑布    苏州位于平原,本无瀑布可言,但旧日园林往往设法制造人工瀑布。如环秀山庄西北角假山,利用屋顶雨水,流注池中,略有瀑布之意,唯已年久颓毁。该园另一小“瀑布”在东南角假山上,于石后设水槽承受雨水,由石隙间宛转下泄,仅夏季暴雨时如昙花一现。狮子林问梅阁屋顶置水柜,其北累石为瀑布四叠(3—39),但水柜不常开,不过聊备一格而已。  


2.溪流与水涧    天然溪水以盘曲迂回,树木掩映,时隐时现者为自然。留园西部小溪虽缺乏盘曲变化,却能利用树木造成幽深断续的效果。此园中部西北角的水涧,两岸叠石较好,涧口设一小岛,增加了水涧的层次与深度。狮子林修竹阁后部的水涧,两侧石岸错落有致,水面曲折幽深。网师园东南角小涧,叠石不多,却能造成源头深远,余意不尽的印象。  


3.池底水井与泉水    苏州古典园林中环秀山庄的飞雪泉与网师园的涵碧泉都是天然泉水。此外拙政园西部、狮子林、怡园、听枫园,畅园、鹤园、壶园等处水池内都据有一定深度的水井,与地下水相通,在亢旱不雨时,池水不至完全干涸。同时井水冬天温暖,可供鱼类过冬。此外如网师园、西园,耦园等园内水池与园外河道相通,有利于保持池水清洁。有的还设有水闸,用以调节水流,但主要供夏季池水高涨时向外排水。狮子林水池则在复廊南侧设阴沟管与园外下水道相接,当池中水位过高时可向外宣泄。
文章标签: 古建筑知识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