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汖 山水神奇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8-01-21 围观:3384次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山西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一个个写满历史沧桑、镌刻下前人历史印记的遗址、旧居也得以保存。 


    山西民居中,首推的当数以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为代表的晋商传统大院。而除此之外,散落在山西各地的古村落同样令人称道。 


    由上海通用汽车别克华北与山西晚报联合开展的"寰行中国"别克·华北文化之旅——“醇美山西”探访活动,便将视角首先聚焦于大山深处的一个古村落——大汖村。 
    大汖名片 
    “汖”,这个由山水组成的上下结构字,只有《康熙字典》里才能查到。盂县文化馆馆长郭秋彦介绍说,据记载,山清水秀之处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瀑布。而在当地人们意识中,凡小于瀑布从高出跌落的水,都叫“汖”。因泉有三迭,故根据水迭的位置,可以依次分为“大汖”“二汖”“三汖”。像大汖村,就因为位于大汖处而得名。 


    至于汖字的读音,更是千奇百怪:字典里读“pìn”、纪录片和广告宣传中读“chǎng”、温泉度假村取用的是“chàng”……“这些读音都是误传。”郭秋彦介绍,按照当地人们的发音,这个字应该读“càn”,四声。因为在盂县当地方言中,没有卷舌音,“chàng”“chàng”等读音都是不合理的。至于“pìn”就更不符合当地人的发音了。 


    目前,大汖村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局(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蜿蜒路转终觅古村 
    7月24日,启程之日。在太原美通别克4S店前,4辆贴有“寰行中国”logo的别克君越车整装待发,神采奕奕,为雨雾氤氲的早晨平添了一抹亮丽。 


    2号车司机王和苏,已经58岁,却是队伍中最认真的“童鞋”。直到出发前,还在调整座位,擦拭车标。“今天是第一次去大汖,很期待。”王和苏说,巧的是,当天也是他第一次驾驶君越,“很早就听说君越驾乘感好,但一直没机会开,今天的路途波折,高速路、省道、乡间小道都有,相信能好好感受这款车子的性能了。” 


    6点30分,车队出发。随着厚重的车门关上的一瞬间,周围立刻归于寂静,纷繁的心绪也瞬间松弛下来。通过君越搭载的安吉星系统,很方便地就定位了目的地。没错!接下来就是心无旁骛的驰骋了。从太原西北环高速到太阳高速,两边群山叠嶂快速闪过,对于前方的期待感也愈来愈浓。不到一个小时,抵达盂县南高速出口。紧接着,向梁家寨方向行驶一段低速路段后,便进入到通往大汖的小路。这是一条被大山包围着的狭窄沙石山路,到处是急弯陡坡。好在,我们的车子和司机都是最棒的,什么崎岖、什么急转,一一轻松搞定。最终,沿着盘山小路,欣赏着沿路高山峡谷、丛林密布的如画美景,30分钟后,大汖村到了! 
    千年大汖山水相伴 
    走进大汖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古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粗壮的枝干至少需要3个人才能合抱。抬头远望,正是依山就势、坐南朝北的古村建筑。整体建筑坐落在靠近山顶的一块巨大岩石上,自上而下,随山势以半椎式形式展落下来。建筑都是带有江南建筑风格的土石楼,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在朝阳的映衬下,宛如一座大山里的“小布达拉宫”。 


    面对寻访团造访,正在村口纳凉、80岁高龄的韩双朱老人主动做起了向导。老人从出生便生活在这里。“村子四周环山,对面的两座大山又成龙虎相对,龙虎交界之处,形成了山泉飞瀑,因此大汖也被称作是有山有水的村子。”韩双朱说,整个村子现有50余座小院落,500多间房屋。但所有房屋都没有地基,单凭石头,粘土盖在光滑的岩石上,用石头垒壁,用黄泥抹墙,木头搭顶,再铺上青瓦。细细观察每一家房子,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再看那四通八达的甬路,几乎都用青石、石板铺砌而成,险陡之处则由人工在巨石上凿刻出台阶。顺着台阶步步深入,似乎到了迷宫,四通八大的小巷依山而凿,弯曲狭窄。或步步登高,或起伏蜿蜒,衔接着每个院落,连接着每户每家。
    韩双朱说,现在的大汖全村一姓,都姓韩,元末明初,他们的先祖来到这里之前,大汖已经建村。而按照在大汖发现的石佛背上刻的文字算,大汖村至少应该有1400多年的历史。 
    一分留守几分期待 
    像韩双朱老人一样,村子里居住的几乎全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走的走,去的去,村里现在只有17个老人,最小的53岁,最大的85岁,除了有3对老夫妇,全部都是一个人在守着屋子……韩双朱带着大家行走村落的每个角落,触摸着古屋残留的物件。熏黑的灶台、黝黑发亮的瓷罐,陈旧得看不出颜色的古老家具……走进每个房间,会不由感觉时间在这里停滞,仿佛穿越回几十年前中国北方的农村,只有放在古老小桌上的电饭锅能够传达出一种现代生活的气息。然而,这就是这帮留守老人的生活家当。 


    “没想搬出去吗?”听到同行人的问话,韩双朱露出淳朴的微笑:“一辈子了!习惯了!”如韩双朱一样,留守在古村里面的老人们,生活简单,但很满足,喝的是山上流下的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基本不上化肥的土豆、小米,每个老人都有几门绝技,剪纸、布艺、捻线、供祭……这种生活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有相守,也有期许。老人们说,旧社会时,日子过得苦,死的心不止一两次了,但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来自政府和热心人士的关怀不断,他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某种程度上,留守于此,既是他们对过去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不舍,同时也是对古村未来生活的一种坚定态度。来源:山西新闻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