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设计建筑的胡同历史和简介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7-12-17 围观:3414次

四合院胡同简介: 

  四合院设计建筑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中四合院胡同错综复杂,四合院胡同也叫里弄\巷 ;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三合院汉族乡村的传统院落住宅。分封闭式和开口式两种。建筑材料或砖或木,因地制宜。汉族民居一般坐北朝南。北面正中为堂屋,左右分别为客厅和粮仓;东厢房作厨房和餐厅,西厢房为卧室。

四合院设计图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四合院作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三合院四周有围墙或仅筑墙将东西厢房连接起来并在围墙同堂屋相对处开门的为封闭式三合院,无围墙的为开口式三合院。中间的空地主要用作晒场,也有在周边种植花草果木。四合院图片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四合院图片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一道隔墙。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道路通达情况,四合院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著名的胡同的东交民巷、什刹海胡同等。

 四合院胡同历史:

   四合院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指 ;水井 ;。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库),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蒙古族是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   在当年 ;水井 ;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封闭性四合院设计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朝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设计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难怪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散文《胡同文化》中赞叹道: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人的方位意识极强。方位感强,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遗传,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牧时,一般都要根据日出日落来辨认方向,才不至于迷路。

   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人走路没有办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 躲过去 了。老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 ;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的扁担胡同 有11;井儿胡同 ;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常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里,人觉得塌实。

   过去,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在元代,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 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 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截止到1949年,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 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在,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四合院胡同概述: 

  胡同是四合院设计建筑的一大特色,进入现代化的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融洽美丽的四合院。因此,有人称的古都文化为 ;胡同文化 ;或 ;四合院文化 ;此话实不为过。

   四合院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同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门以南的胡同一般较窄,规划也不整齐。因为在清代时,清政府为了安全,不允许外地来京人员住在京城内,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门和崇文门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门商业区;在外来人员中许多是来京赶考的举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厂文化街,天桥地区有许多娱乐场所,的剧院也都集中在南城,城内老百姓集中活动的场所在什刹海一带。

 四合院胡同数量:

   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至今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