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砖细技术流程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5-12-05 围观:5792次

(一)、释名

在江南传统古建筑上边往往可以看见做工十分精细的砖构:墙顶、墀头、须弥、地袱、铺地、门洞、景窗乃至整座砖仿木构的门楼、牌坊……所有这些若是在本地人群中提及,往往就会众口齐声地认定说那就是“砖细”。故这儿的“砖细”其实就是泛指砖料的深加工。实质上就是同清·雍正十二年所颁行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所提到的“作里”一样,是为了适合不同砖构做法上的需要,砖材预先进行加工的一套传统的既定的工艺流程,确切地解释即:砖细,是江南地区人们对砖材进行传统加工工序流程的俗称。

(二)、砖材的历史与种类

砖是古人在原来制作土坯的基础上,随着烧陶技术发展焙烧出来的。用砖作为砌筑材料,现存之最早实物为战国时期(距今二千二百年以上)。砖最早多用于地下墓室,地面上主要用在砌筑台基和墁地,自秦汉至唐宋砖的制作与砌筑技术逐渐发展,南、北朝时期砖结构大规模运用到地面,出现了砖塔。唐.宋南方一些较大城市已用砖筑城,明代制砖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数量、质量均达到历史高峰。明代开始,砖工技术向精细方向发展,清代砌砖工艺更加讲究,砖加工也更加细致。

明清古建筑砖料大体分三类,城砖类、小砖类和方砖类。而以用泥的精细程度来分又可以分成澄浆砖、停泥砖和一般用粘土摔泥而制成的“糙砖”。更还有等外品“砂板砖”(土质砂性较大,含砂量多),最为精细的有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上边载有详细造砖过程的“金砖”。

“金砖”的详细做法于明·嘉靖年间在苏州府主持制砖的工部郎中张向之所撰的“造砖图说”中有过描述,其之主要工序归纳起来可为:1、选土;2、滤浆;3、制坯、4、入窑;5、砖锈。其中工艺水平则十分玄妙焉。

“砖细”中所用的砖材,当首选澄浆砖,次则也应为停泥砖。

(三)、“砖细”加工的传统设施与工具

据史料考证,早期的砖细工就是木工,所以他们所使用的主要工具也应该就是他所一贯使用的熟悉的木工工具。仅因为砖、木的特性不同,所以砖加工的工具在长期实践中已经不断地改进发展,故在营造工匠中出现了专门的砖细工和专门加工砖细的工具。

专门传统的砖细加工工具有:锯、斧、刨、凿、锤、锥、尺等等。

1、锯:南方地区砖细用锯有两种,一曰木框锯,同一般木工锯相似,用以分割大块砖材:一曰刷锯,使用频繁,可用于开砖、刹刺和拉砖缝,特别是细小转角榫眼处常用,而北方则称此为刷锯或煞刀子。

2、斧:此北方地区常用,分成有无柄两种,有柄称之为“斧子(由斧棍和刃子组成)”;无柄称之谓“扁子”,多用于开砖、砍砖并与敲手联用。

3、 刨:南方砍磨砖材不同于北方,而多用“平刨”来刨平砖面,由于砖面粗糙,为保持刨底平整,所以应在砖细加工的平刨底加贴厚钢板:花式刨和边刨则用来加工各种砖细线脚。

4、凿(北方则称之为錾子):其分为平口、圆口、三角起线、斜口、弧形等等,它亦多与敲手联用之;

5、敲锤:砖细加工所用之锤木制,故也称之为拍板和敲手,多以枣木等硬杂木制成,规格大致为380*50*40;

6、尺:尺类则多与传统木工工具相等,有平板尺、直尺、角尺,还有类似圆规功能用两根扁铁交叉铰接而成的矩尺,为统一度量砖包灰口的包灰尺,为制定砍砖标准尺寸的制子等。

另外还应准备磨一应刀具的磨刀石,夹持磨具的夹子,掸净砖面的刷子及笤帚、手挫等。

当然,进行砖细活的操作还应需要搭设工棚,工棚之内还应根据场地具体情况和操作实际需要以砖码砌工作台(单桌、一字桌、丁字桌、十字桌)。

(四)、“砖细”加工的主要工序流程

1、选砖:上面已提及“砖细”用之砖材应首选澄浆砖,次则为停泥砖,即使是按此成批购进以后,除了其规格尺寸相对适应加工成品的需要以外,尤其在质量上仍需进行仔细地挑选,应尽量选用颜色好、无裂纹、坠角、歪斜、扭角,敲击时声音清脆纯正者。质地过硬或过软,过脆的“老火砖”尤忌选用。

2、划线:由于砖细加工是按照不同的要求,将砖材加工成直趟砖,转角砖、异形砖和杂料砖等等各种既定的规格尺寸,所以首先我们应用尺具墨斗或煞刀子在需待加工的砖面上划出需进行砍磨加工的范围,异形砖、杂料砖则还需先作出样版然后过细地依样放样制作。

3、砍砖:又常称之谓“开砖”。江南多以木框锯、平口凿等进行,而北方则常用斧子和扁子进行之,主要是遵照砖细加工既定的规格尺寸将选用的砖材,依所划之线样砍制出胚,无论南北在传统砍砖工序上,均有考虑安装时预留灰缝的做法,即将相对的安装面,砍磨成具有一定的由外向内倾斜度。这种做法在南方叫“放灰缝”,在北方称“包灰”。

4、打磨:将砍制成的粗胚料,进一步实施细加工,将出胚面打磨平整光滑。这道工序中南方则常用以刨,北方却多使用磨头,当然亦有直接用以磨石和砂轮进行打磨的。

5、起边:一般除了安装于大片地面、墙面上边的直趟砖以外,其它如砖檐子、脊料、博缝、梢子,乃至吴越地区称之为地穴、月洞的砖制门洞、景窗、漏窗上边所用的各色杂料砖,一般则均还设计有各种各样的枭混边线,所以接下来这道主要工序,应当严格地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边线设置的细加工。各种枭混线需制各式样版,而后照样板用铁笔勾画于砖面上,分道制作。

6、拼缝:拼缝这道工序具体来说是将经过加工的砖材按照既定的设计要求预先试作成型拼合,然后从中考虑为了下一步实施组装的需要进行搭缝,榫卯的制作处理。传统上组装榫卯的做法多凿以燕尾卯眼,而以铁质或木质的燕尾榫头,利用“勾榫”、“挂榫”的做法进行。而至于顶砖的组装则运用了开凿燕尾槽的方法穿镶以梯形截面的木板条,将它们连成整体实行组装,即效法木作装修中的靠板档做法进行之。至于折角处亦效法木作合角榫的做法作出拼合处置。

7、组装:“砖细”构件在经过拼缝作业,预先处置好拼接面间的搭接缝和凿制了相关的榫头槽卯后,接下来应该就是按设计中既定的规格尺寸,将它们进行组装于既定的位置上,并务必令其坚固稳妥。

在传统的安装工艺手法中,组装砖细构件的砌筑材料是常严格的,大都使用桐油、石灰配制,亦有为了强化其之韧性,增加掺入糯米者。至于三者之间的配合比,则视其所用的安装的部位不同而略有差异。至于榫卯间的衔接组合则同组装木构时的注意事项完全一致。在传统上,对节点处的隐蔽加固处理除了利用木质的挂榫、勾榫“托档”等以外,则往往还常应用铁质的扒锔、铁键等等,安装时尤应垂直平整。

8、修整:“砖细”组装完毕,紧接着还应当对它作全面的整理,修饰,由于砍磨的单件头“砖细”构件,在具体制作施工中由于砖件本身之不足,或操作中的失误免不了仍会存有砂眼、瑕疵;加之构件的转运组装过程中亦免不了会发生些许磕磕碰碰、损伤。所以对已组装完毕的砖细看面上边的这些业已形成的瑕疵和丝裂,我们应当进一步用同样砖质的构件经砍磨加工所掉下来的砖灰,掺合石灰膏,拌制好腻子,然后以这种自制的腻子来进行填补修饰,以令其看面完整,清新如一。

另外为了适应砖细组装件荷载的传递上的需要和迎合砖细构件看面的完整,故组装完成后,仍存在有若干组装缝必需以腻子填平,掩蔽做假;,而某些不存在有组装缝的地方,却又必须用煞刀子拉出假缝以求乱真。至于一应的组装缝隙在组装前虽早已进行过“放灰缝”或“包灰”,但这些砖缝亦务必运用毛笔、小刷子刮置自配的色浆和腻子,经过细致的整理修饰后,方才可以合乎砖细构件作业中的验收标准。

最后当然还应对整个砖细构件的看面进行全面地清扫(或清洗),清除一应污垢,令其表面清洁无尘以待验收点交。经过了“修整”这最后一道工序以后,砖细构件的整个传统的工艺流程此完成。

文章标签: 古建筑知识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