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梁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9-05 围观:5312次

 


梁和柱一样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不过梁是水平放置的构件。它的公用是承接其上部构架和屋面的荷载,并将其穿到柱上。

主要的梁两端放在前后两金柱上;若建筑物没有前后廊,则可放在前后两檐柱上(T310)。梁的长短随房屋进深而定。

一、梁的分类

(一)、按梁的外观,梁可以分为直梁和月梁两大类。顾名思义,直梁是指梁正投影的上下两边线为两条平行的直线。而月梁的梁肩呈弧线,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雕刻,外观秀巧(图321)。汉代称为虹梁

()、按梁的位置和功用分类

1、在抬梁式构架中,层叠而置,并向上逐层缩短的梁,与各层瓜柱组成梁架。梁架中最下面的一根梁最长,叫做大柁大柁上面的一根梁叫二柁;再上面一根梁叫三柁。在清代,各柁按本身所承檩(或桁)的总数来称呼,分别叫做几架梁。如所承共有七檩,则称七架梁,其上一层称五架梁,再上一层为三架梁。这是因为从自大柁始,每向上升一架,则梁的两端各收进一个步架。  +

宋代的梁称为,以每根栿本身所承椽子的总数来命名。因为一步架为一椽,所以,清之七架梁,宋称六椽栿;清之五架梁,宋称四椽栿;清之三架梁宋称平梁。

2、三架梁及角背和脊瓜柱

三架梁两端搁置在五架梁五架梁上面的瓜柱上,三架梁上正中立脊瓜柱,支撑脊檩。

所谓瓜柱指在抬梁式构架中立在梁或顺梁上,将上一层梁支起,并使之达到所需要的高度的构件。若其本身之高大于本身之柱径长,称为瓜柱;反之,小于本身之径或长宽者,称为柁墩。瓜柱按其所处位置不同,又有金瓜柱、脊瓜柱,交金瓜柱等名称。

角背是保持瓜柱稳定的辅助构件。瓜柱自身高度等于或大于柱径2倍时,均需要安设角背,而脊瓜柱必须安设角背。

3、四架梁与六架梁

四架梁、六架梁系用于卷棚顶(也叫元宝脊)上。卷棚顶没有正脊,脊部做成圆弧形,下用月梁支撑,月梁两端各设一根脊瓜柱,承受月梁传下的荷载。

4、桃间梁

在带有斗拱的大式建筑中,位于檐柱和金柱之间,将檐柱与金柱拉结起来,并将端部挑出于檐柱之外,刻做成桃形的梁叫做桃间梁

5、抱头梁

抱头梁用在无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它的位置与大式建筑中的桃间梁相同,也是位于檐柱和金柱之间,梁头放在檐柱上,梁尾托在金柱(或老檐柱)上。

二、梁头形式

在汉代明器中显示的梁头为垂直截割,唐代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使用的是批竹梁头,宋元建筑中常用蚂蚱头,明、清建筑中则多用卷云或桃尖。

三、举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为一凹曲面。屋面上这种曲面曲度的做法在清代叫做举架,宋代叫举折

举架的基本原则是使屋面越向上越陡。其基本方法是调整各层瓜柱的高度。

由举架形成的曲面,使屋面更利于排水和檐下采光。这种做法使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举架的做法

举架的做法均以步架为比例。举架的急缓以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而定。如:一般规定檐步架均为五举(即步架举高与步架长度之比为5/10)。

(二)举折做法

举折是以前后撩檐檩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总进深B,在前后撩檐枋上皮的连线中点举起1/31/4总进深作为脊檩上皮的高度,叫做举高H。第一步将脊檩上皮与了檐枋上皮连一直线,自脊檩而下,第二檩缝折下H/10,得上平檩上皮位置。第二步将上平檩上皮与撩檐枋上皮连直线,第二檩缝依前法折下H/20,第三檩依前法折下H/40,依此类推。

清式举架与宋式举折的区别

1)、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度;

2)、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举折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

3)、举架每个步架高跨比为整数或(整数加0.5)整个高跨比一般不会为整数;举折每个步架高跨比不为整数,整个高跨比为整数。

4)、举架折线一次完成;举折不能一次完成。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