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髓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9-19 围观:3892次

 研究中国古建筑文化,目的在于继承和保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地,发展地视角,去做好继承和保护工作。在今天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进程中,继承和保护好中国古建筑文化,重要的是发扬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神,充分挖掘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髓。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觉得有四条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和研究,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发扬光大。

  因地制宜

  中国古建筑依山伴水,就地取材,形式多样。有依山建筑,有平川建筑。山区多石木结构,平原多砖木结构,南方林区有干栏式建筑,东北地区有干打垒土房,黄土高原有窑洞建筑。中国古建筑所以有如此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重要的原因是因地制宜,各地不强求、不攀比,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

  以人为本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形式、空间布置、城郭形式都是讲为人服务的。北方老百姓住四合院,以院子为中心,每个房间的门都是朝向院子的,每天一家人的生活是以院子为中心展开的,大槐树下,莆萄滕下,弄儿漆上,家长里短,谈天说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南方居所是塘在院中,窗镜借景,居所布置与自然环境相形相映,小桥流水,淘米洗衣,一切方便人的生活,一切从人的生活出发。封建社会宣扬封建礼仪,上下尊卑,有钱人家的房子是几进院落之后才是上房。没钱人家是长者住正房,小辈住厢房。紫禁城里,最高的居中的房子,一定是皇上住的和用的。房子居中也好,最高的也好,还是在讲为人服务,只是那时候把人分成了三类九等。建筑是围绕不同人的需要和为了人的不同需要展开的,以人为本是贯穿其中的。

  讲求秩序

  中国古建筑文化中讲求秩序是一个特点。北京古城建筑,中轴线是讲求秩序的突出表现。从南面的永定门开始,经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到北面是安定门,一方面是皇权至上,一方面是皇恩浩荡,表现了最基本的社会政治秩序。过去北京有灯市口、珠市口,菜市口;有缸瓦市、羊坊店、琉璃厂,这些市场是交易形成的也是社会经济的需要,表现了社会经济秩序。历史上的北京有“东富西贵”之说,围绕中轴线,有钱人住东城的多,坐官的人住西城的多。院子有大院也有小院,大院子分几进院落,有正房、厢房之分,表现了社会和人的生活秩序。秩序是十分重要的,秩序是和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秩序使社会秩序得到明确和固化。

  崇尚节简

  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古建筑质的特征,简朴这个词可以给中国古建筑,而豪华这个词可以给欧洲建筑。中国古建筑是用土用砖做起来的,欧洲建筑是用石材用金属做起来的。我们一栋房子即使是宫殿往往用几年十几年时间就做起来,欧洲往往用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做起来。卢俘宫改建用了300多年时间才建好。建筑装饰,我们是在木头上刻,欧洲建筑是在石头上刻。我们是水彩,欧洲是油画。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单元是院落,所谓大户人家,不过是几个院落在平面上联系起来,加起来规模很大。如果讲一栋建筑,我们是上千平米,欧洲是上万平米。江南的园林,是把自然界中的山、水、林引入自家的庭院,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里,平填了许多自然情趣,给人的美感仍然是自然的、清新的、简朴的。但是,你看看法国的凡尔塞宫,你看看印度的妲姬陵(受欧洲影响的建筑),你很难用自然的,清新的、简朴的这些词汇去描述她,她给你的感觉是豪华的、厚重的、富贵的。中国古建筑文化崇尚节简不仅对建筑,对社会生活也是一种导向。

  当我们研究中国古建筑文化当中的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讲求秩序、崇尚节简等重要精神时,我们会发现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髓,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文章标签: 古建筑知识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