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沙溪古镇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2-23 围观:3150次

我们苏州太仓,有个沙溪古镇,在长三角繁华城市群中放射璀璨的光华。

  可你知道吗?在云南省剑川县,茶马古道上,也有个沙溪古镇,在滇西北大山深处静默地散发独特的光彩。
  1
  走进这座地处云南腹地、留存许多历史记忆的沙溪古镇,踏上被历史风雨冲刷打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像踩着厚重的历史,穿行在一片苍茫、沧桑、神秘的天地,在粗朴原始的古代和时尚新潮的现代时空中穿梭:沿街清澈的流水,层层迭迭的土墙瓦屋,长满荒草的房檐,默默诉说着茶马古道的经年往事;两旁黄色墙面、红漆木门的店铺,幽深狭长的小巷,流传着沙溪古镇婉转动人的故事……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吸收,融合,形成亦古亦今,多姿多彩的风貌。
  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千年古镇的安宁和清静,村口喧腾的锣鼓,村民热情的笑脸,四方街的歌舞,让我激动,兴奋,也有些不安。我希望看到的是,平常人家的通常状态、日常生活。
  沿着南、北古宗巷前行,古镇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密密麻麻的店铺,从少数民族工艺品、传统服饰,到时尚服装、新潮产品,从茶馆到饭馆,从咖啡馆到酒吧,从马车店到客栈,应有尽有。店铺大多为一两层木屋,木门窗雕着花纹; 一米高的临街鞋店,女工踏着老式缝纫机;供销社门前,三五成群的村人,有的坐,有的站,有的手里捧着茶杯,有的抱着小孩,闲聊,晒太阳;58号小院门口的红灯笼,古水井,老式邮筒,像老电影中的某些画面,好多同行于门前留影,在小窗前借景,到后院闲逛,店家亲切友好,一路畅通;寂静的旁弄支巷里,透过虚掩的院门,女人在洗衣裳,老人听着收音机打盹儿……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风俗、生活习惯,呼唤我们寻迹钩沉; 精雕细刻的门窗,沉积着历史风雨,吸引我们仔细打量;灿烂的三角梅和其他花草树竹,装点着古镇人的生活,照亮我们的眼睛和心境。
  这是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僳族共同居住、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遇见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黝黑的面容上都带着憨厚、腼腆、友好的微笑。一个脸色酡红的小女孩就站在街边,大大方方地让我们拍照,女孩的妈妈也笑而不语。村民们对越来越多涌入的外来客,自然而友善地接纳。他们自己的生活,仍是那样悠闲妥贴,韵味浓厚,节奏缓慢。
  2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山脉隆起,江河冲刷,海拔落差,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古镇,地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在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之间。这个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镇、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曾经有过波澜壮阔、色彩斑澜的历史生活。
  唐宋时期,南诏国和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主要途经地之一。因水陆便利,沙溪贸易频繁,店铺麋集、商贾云涌,经济繁荣。
  唐代以后,盐作为生活的必需品,是继茶叶、山货、药材贸易后重要商品。沙溪作为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滇西北和西藏地区的食盐供给集散地,在茶马古道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命脉,承担着沉甸甸的历史使命———驼铃声声、车马萧萧,一批又一批马帮浩浩荡荡、长途跋涉而来;商客们忙碌交易,买卖双方乐此不疲; 五谷、杂粮、茶叶、药材摆满商铺、街市……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一片生机盎然的人生风景,一些宏大历史的记忆与细节。
  商业马帮文化开放的,动态的,儒家农耕文化是封闭的,静态的。在多种文化交融、浸染下的沙溪古镇,基本延续了原有的老街格局,保存了旧时特色、风貌和韵味,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朴素而内敛,清幽而安逸,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沧桑的历史记忆。
  3
  北古宗巷右转是寺登四方街。“寺”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语“地方”的意思。位于兴教寺旁边,呈四方形的街,就是“寺登四方街”名称由来。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心脏,也是古镇人文风情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老街。
  两棵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老槐树,像两把巨伞,与老街相互守望;坐东朝西、雄伟高耸的魁星阁古戏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六年重修,雕梁画栋,前台后阁,飞檐翘角,静默而立,见证寺登街厚重的历史;与之面对呼应的兴教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融藏族文化建筑与白族佛教密宗建筑于一体。三进的寺庙里,留存不少文物,其中有壁画20多幅,为明代白族画家张宝所绘;木门上贴的植物标本,像是给中小学生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古老与现代结合,传统与时尚交织,这就是古镇的真实生活。
  老马店,曾是茶马古道上供马帮休息的客栈,至今保持着原来的形貌特征和简朴风格。昔日的辉煌历史,发展流变,生成古朴刚健的民族特征;岁月的传奇色彩,风华繁荣,演变成今天平静安详的农居生活;高原明丽温暖的阳光,缓缓流淌的淙淙溪流,祥和温馨的生活气息,滋润着人们的生活和心情。我们遇见的沙溪人笑容散淡,透出一种自在;话语舒缓,流露一份满足。
  沙溪镇的店铺经营者,有土生土长的沙溪人,也有很多人来自昆明、深圳、上海、北京、台湾、香港等城市,甚至美国、德国等国家。沙溪有哪些让人留恋的东西?他们为何不远千万里来到沙溪?他们带来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而每个人的沙溪故事,都是一部新的传奇。
  4
  世界上所有的城门和寨门都是四面四门,而沙溪却只有三座寨门,这在世界纪念性濒危建筑遗产中也是首例发现,其结构和方向定位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根基。
  三个寨门为东寨门、南寨门和北寨门。东寨门通往大理地区,南寨门联结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西盐井,北寨门通往西藏地区。
  我与武汉的静、南通的毛先生、金华的曹先生等同行一起,走过一条狭长、幽静的小巷,来到用土坯垒成的拱形门东寨门。蓦然间,眼前一亮———
  悠远湛蓝的天上,片片白云翻卷飘逸;青山连绵起伏,江水在强烈阳光下闪动银波;古桥巍然屹立,倒影朦朦胧胧;野花成片盛开,芦苇随风飘舞……几位远方来客,突如其来地闯入绝美的山水画里,用眼睛饱览,用各自的镜头记录,用心感受自然活力和野性美。
  曹先生功课做得认真、细致,他拿出手绘地图,告诉我们,山是鰲峰山,水是沙溪的母亲河黑潓江,桥是玉津桥,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我仿佛闻到茶叶和青草香气,听到“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历史脚步声,看到牵着马、赶着驴,驭着货物的马帮和商贾,从这里来来往往……
  吹着山风,远眺群山和清澈的江水,感觉视野和心胸开阔。比起寨内,这里更加安宁,寂静,深沉。不远处的田里,有几个农民在耕作,很想走过去与他们随意聊聊,但归队时间已到,只得仓促离开。
  此时的古镇已是炊烟四起。我们在干净整洁的柿树小院午餐,金黄的柿子抬手可得,方桌上摆满沙溪“八大碗”———粉蒸鱼、酥肉、千张肉、木耳豆腐、红曲肉、粉丝、相思豆等,荤素搭配,咸香可口,辣得过瘾。这顿午餐,吃得格外香,饱,美……“走过大理,路过丽江,别错过沙溪。”这是沙溪对外宣传的一句话。沙溪没有大理和丽江名声响,人气旺,但其独特的景致和风情,灵气和韵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客、旅行者,前来品读这本厚重的历史文化古书,倾听茶马古道的传奇和故事,或者单纯享受缓慢舒缓的时光,体会岁月无声的宁静与安然。
  来沙溪时,东道主送给每人一本精美的小册子,我本想回来仔细阅读,却忘记收起,留在车上,但在沙溪的所见所闻,已深深地储存在我脑海里……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