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金砖的烧制方法及施工铺设流程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20-01-14 围观:6552次

青砖为何叫“金砖”呢?两种说法,一、这种砖是应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故名“金砖”;二、这种砖只能运到北京的“京仓”供皇宫专用,因此叫“京砖”,逐步演化,变为“金砖”。 

故宫内铺设的金砖


金砖简介:金砖是一种两尺见方的大砖。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在故宫的重要宫殿建筑中都铺设有这样的砖。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金砖是清康熙年间铺设的。至今,它们依然光亮如新。故宫太和殿内共铺设金砖4718块。


金砖产地: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金砖出产在苏州郊外。因为苏州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制成的金砖坚硬密实。而且苏州靠近大运河,运输方便,可以从水路直达北京通州。几百年来,它的工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有资料记载,在光绪三十四年,江苏苏州的御窑村还有御灶二十四座,“金砖”就是在这一年停做的。现在御窑村的村民姚兴民家中藏着多块“金砖”,其中两块是明代正德元年五月出窑的,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金砖”了。

故宫内铺设的金砖
金砖制作方法: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先要选土,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打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两年的时间。


据记载,明清两代苏州都烧造“金砖”。史料所记规格分别为:一尺七寸、二尺、二尺二寸,均为正方形(折算现代长度为56.6厘米、66.6厘米、73.3厘米)。金砖呈灰青色,古朴自然。在金砖一侧一般留有2-4个款号。例如:“光绪十二年成造细料二尺”、“督造官江南苏州知府魁元”、“监造官苏州署苏州府县磨杨锡产”、“大窑首甲徐厚堂造”等。在每块砖上都烧制上年代、产地、规格、督造官、监造官、制作工匠、窑号,以备查验。这是为了确保质量、分清责任的。 

据记载,金砖生产工艺,须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焙烧、窨水、出窑七道工序。每个工序又有详细分工,一块金砖的烧制,前前后后需要近两年才能完成,可见它确实身价不凡。 

其中焙烧很有讲究:装窑毕,在明朝,是用麦柴文火熏烤一个月,使砖坯脱水,再用片柴烧一个月、松柴烧四十天,凡一百三十日,才能窨水出窑。到了清末以后没有这么考究了,只用麦柴旺火烧十二个昼夜。不过需窑工经常观察火候,及时扒去柴灰,添入麦草。 

成品是否合格,不是窑户自己说了算,而是先由地方官员检验。要达到“断之无孔,敲之有声”。清乾隆四年,江苏巡抚张渠在奏折中说:“钦工物料,必须颜色纯青,声音响亮,端正完全,毫无斑驳者方可起解。”这个标准,其实还只是初验,可以装船运输罢了。真正验收合格是要到了京城才算数的。所以窑户往往须随行,负责到底。 


装船运输,也极有考究。先要编队,前首官船坐着押运官员,后面货船按顺序排好,每船插皇龙旗,兵卒守护。择日放炮开船,浩浩荡荡,沿运河北上,沿途地方文武官员到码头迎送。几千里路,往返一次,至少数月。 随船去的窑户,家中老小等得急不可耐,既要担心质量是否过关,弄不好在北京吃官司有份,更要担心往返途中是否一路顺风,因此三天两头就要去河边遥望。现在苏州的御窑村就还有一座望郎桥为证。 

金砖铺设方法:

古建筑设计完成在施工的过程中铺设金砖的时候,先须按尺寸切磨加工,以使墁好的地面严丝合缝。然后经过抄平、铺泥、弹线、试铺等几道工序把砖铺好刮平。最后在墁好的金砖上浸以生桐油才完工。每个瓦工和两个壮工每天只能墁五块。

金砖运到京城后,验收合格,官员领赏,窑户免罚,接着就是施工了。听香山老匠人讲,铺墁时要求特别严格,先要对每块砖进行砍磨加工,打滑得墁后表面严丝合缝而又光亮似镜,即行话所称的“磨丝对缝”;然后抄平、铺浆、弹线试铺,找不出什么毛病了;最后墁好,刮平,浸以桐油,才算完工。 

清代官修的《工程做法》规定:砚磨二尺金砖,每工二块。墁地时,每―瓦工配壮工二人,三人墁砖的日定额为五块,真正是慢工出细活了。 

金砖在民间传世极少,陆春法《陆墓御窑金砖今昔》中介绍:据说烧制一块责任金砖,需配用2块砖坯烧制,选择其中一半好的解京,因而在苏州陆慕留下的明清金砖,大多数是残破或未烧透的,完全好的不多。只是光绪和宣统年间的金砖来不及选送,留下的较多。

文章标签: 古建筑维修施工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