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营造技艺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8-01-15 围观:2952次

国家文物局、四川省政府在理县桃坪羌寨举行“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开工仪式”。茂县黑虎鹰嘴河羌寨碉群、羌族博物馆,汶川布瓦黄土碉群及姜维城遗址,理县甘堡藏寨,马尔康县卓克基土司官寨、直波雕群等地考察羌族文化遗产工作,察看了羌族碉楼与村寨损毁情况。碉楼抢救保护工程是继国家文物局启动的“藏羌碉楼与村寨维修保护工程”中的又一重点专案。藏族是一个历史积淀深厚、文化灿烂辉煌的伟大民族,在川西北高原上耸立的壹座座藏族碉楼,就是杰出的代表。这些巍峨耸立的碉楼,是藏族建筑历史发展演变的活化石,充分显现出了四川藏族地区独有的民族风情和民俗特点,她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传统与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传统与财富之一。

碉楼和住宅紧靠在一起,并以门、墙、廊、道、梁柱等结构与住宅统为一体,于是带来了碉楼和民居之间从平面关系到空间组合的相互衔接、渗透、融会的变化。事实上,中国各地的碉楼绝大部分是与院落连在一起,与院墙组合为一个防御体系,是整个院落或围屋的附属性建筑。这样就出现另一类空间形态,即碉楼民居,也即《蜀中广记风俗记》所载的“碉巢”。
从地理上看,碉楼民居在国内的分布集中在川西北的羌藏少数民族地区、四川盆地汉族地区、赣南和闽粤客家地区以及广东五邑地区。我们主要从各地碉楼民居形成的文化背景、建筑形制、聚落特征诸方面做一简述,目的在从历史文化的流变上分析它们间的异同之处。

藏族碉楼营造

加卜着藏式古建筑群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灯塔乡东北面3公里玛柯河北岸第二台地上。有21户藏式古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这种藏式建筑在玛柯河流域较为常见,分布都较为零散,但在加卜着村却比较集中。这些民居距今有大约300多年的历史,由于长期的战争以及部落之间的争斗,使得班玛境内特别是玛柯河流域建起了大量的以居住和防御为主的藏族民居。

这些藏族民居建筑颇具特色,它们一般都建在高的台地上或山顶上,建筑材质则以石块为主,木料为辅,石砌高墙,易守难攻,以保平安。具体形态为:平顶,外形厚重、稳固。一般分为两层或三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建筑整体高约10米,屋面多为平顶,墙体石、木交错,隙间夹杂黄土砌制而成。一层畜棚为四梁八柱。各楼层由独木梯衔接,独木梯由整根原木做成,一面砍平便于平稳,一面凿出梯槽,这种梯子一方面可以随意挪动,另一方面防止不速来客。二层主要由居室、堂屋、厨房、走廊组成,房与房之间用横木墙体隔开,外墙留有窗户和烟道,烟道口一般为三角形,高20厘米,宽10厘米,留于后墙。窗户建于侧墙,其形内大外小、长方形,窗口外沿高30厘米,宽20厘米,内沿高40厘米、宽30厘米,其用途有两方面:一是采光,二是防御。房屋外沿由柳条编制篱笆墙隔出走廊,廊宽1米,并在拐角处设有厕所。三层为经堂及库房,外墙设有瞭望口。墙体、门窗、天棚、独木梯均为本色,不刷油漆。

碉楼能够体现当地藏族羌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出于防御性的碉楼已少有实用价值,2008年汶川地震损坏了一部分碉楼建筑,藏族碉楼营造技艺急需保护。

羌族碉楼营造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产生并流传于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茂县、理县、黑水、松潘、绵阳北川、平武等地。古羌人的民居大多以"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其住房就地取材,以块石砌成,谓之"碉楼",兼有居住和防御之功能。

羌寨的碉楼墙体都很厚,不但外墙厚,房间之间的隔墙也很厚。砌墙所选用的石头,必须是又薄又宽的块石,第一层如果竖着铺,第二层就必须横着铺,这样可以让石头与石头之间形成抓力。砌墙时必须两面都整齐,中间还要用大石头填心。此外,黏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修建羌寨的房屋都是采用粘合力特别强的黏土砌筑。石刚土柔,这些黏土不但能起到很好的连接和铺垫作用,也能使整个砌体变得结实并增强其刚度和强度。同时,房间的层高比较低,一般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只有三层,功能极为合理,碉楼建造时都是采用现地建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传统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碉楼层次不一,结构严密,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从平面上看多呈六角,八角甚至多达十二角。在内部结构上采取石砌与木梁“空间划割”手法,砌墙每达丈余,便架直径20厘米的木横梁,上铺木板,以增加碉楼内部的抗拉力,每层均如此。

大地震给羌碉文化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巨大威胁,大地震使羌寨被埋,碉楼被毁,走出深山的羌人面临传统汉化、西化等问题。羌碉文化传承的主体、碉楼文化传承的载体都受到很大的破坏,使得传承工作面临巨大威胁。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