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清水古镇 人杰地灵的科甲之乡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5-04-04 围观:5175次

  清水古镇离我不远,十多年来,不管我去,还是不去,古镇就在距我不到十公里的地方静静地、悄悄地存在着。每次回家,我都要路过古镇。一年之中,可以许多次地在古镇里徜徉,可以缓缓地踩着光滑的石板,悠悠地看着古老的建筑,尽情感受古镇的古朴,感受古镇的热闹,当然,有时也会感受到古镇的寂寞和宁静。


  许多永胜人都知道清水古镇是出了名的“科甲之乡”。在明清时期,清水一共出了 4个进士,在全县非常出名。皇封的清水街长两里多,青一色石板铺街,南北有两座雄伟阁楼,古时有官员经过,都要“文官下轿,武将下马”,那种威严那种气派,在全县找不到几处。有一句老话叫“人杰地灵”,对清水古镇来说,“地灵人杰”也是同样的确切。


  清水古镇有冷泉,也有温泉,水资源丰富,树木和庄稼就长得茂盛,人们的生活也就自然富足。在温饱不愁的情况下,除了耕作,读书和经商也成了清水人要做的另外两件人生大事。也许是清水古镇独特的地理位置所蕴藏的灵气,造就了清水人独特的性格与能力,在永胜人当中,清水人自古都是聪明和能干的代名词,无论是读书,还是经商,其他地方的人很少能及。
  在读书方面,“清水四进士”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在经商方面,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清水人开始大规模经商,作为商人,他们率先普及全县每个角落,不仅活跃了全县的经济,而且也带动了全县人做生意的观念,清水人是改革开放初期最先富裕起来的永胜人。富裕之后,他们并没有停滞不前,他们买车跑运输,经商办企业,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正是因为他们的胆识和头脑,造就了新一代能干的清水人。


  清水古镇的闻名,最主要的是清水古镇在明清时候,先后出了 4个进士,这在全县绝无仅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少见。据《云南明清进士录》记载,永胜县明清两朝共取进士 8人,其中文进士 7人、武进士 1人,仅占全省进士人数的 0.8%,而清水古镇在清朝就录取进士 4人,占全县明清进士人数的一半,被当时的人们誉为“清水四进士”。


  “清水四进士”是指在清水古镇土生土长起来的刘訸、黄恩锡、杨嵘、黄耀枢 4人。他们自小用功读书,立志谋取功名,为国家做事。他们从秀才考起,一路走去,直到考取了进士,最后都在外省做官。
  清朝的科举考试,要先考秀才,取得秀才资格再考举人,成为举人再参加会试,取得贡士的资格,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取得进士资格,进士以后就可以分派官职,派到县里面就可以做七品知县,考中进士,在清朝前期基本上都可以有一个官做。科举考试这条路是很难的,道光之后全国四万万人,每三年考一次,一次取 300来人,平均一年取 100人。有数字显示,清朝 268年间,取了进士 26846个人,平均一年 101个人都不到,考进士之不易,由此可见一斑。如此高难度的科举做官之道,而小小的清水古镇能在清朝连出 4名进士,难怪赢得了“科甲之乡”的美誉。


  一个古镇能考取4名进士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做官之后,能够做出政绩来,受到老百姓的拥戴。清水古镇的 4个进士,不论在任上,还是在回乡后,都做了大量有益于老百姓的事情,为后人树立了做事做官做人的榜样。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水四进士”的相关事迹:“刘訸,乾隆丁巳恩科( 1737年)进士,翰林院编修,任四川顺庆府、重庆府、山东曹州府、江苏苏州府知府及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两次署理巡抚等职,文职二品衔。曾向乾隆皇帝上《请免金课奏》,减免了金沙江沿岸的淘金税。黄恩锡,乾隆壬申恩科( 1752年)进士,曾任甘肃碾伯县、中卫县知县,后升任礼部主事,兼任例馆纂修,乙酉科乡试考官,文职四品。杨嵘,乾隆丙戌科( 1766年)进士,曾任广西武缘县知县、宾州同知,署理知府,文职五品,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死于任上时,其子无力归葬,后由其孙杨昙多方筹措得以扶柩还乡安葬。黄耀枢,道光壬午恩科( 1822年)进士,曾任四川郫县、丰都县、福建福清县、武平县和建安县知县,后为国子监教授,文职四品,颇有政声,人称‘黄青天’。”

  纵观“清水四进士”,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官清廉,颇有政声,不论在哪儿做官,都清正廉洁,政绩突出,为国家和当地百姓做了大量有益的事情。回到家乡后,又造福乡梓,致力于家乡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为乡亲们和清水古镇做了许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 “清水四进士”回乡后,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诗词文集,他们的作品,在推动清水古镇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方面,取到了很大的作用。
  清水古镇距永胜县城 40余公里,东北有龙泉寺温泉,西有芭蕉湾冷泉,东西两侧交椅山、凤凰山遥相对峙,青山绿水环绕,是永胜南片的鱼米之乡、文风之地。澜沧卫于明朝洪武二十九年(公元 1396年)在此设兵马驿站,始称清水驿,明清两代文武官吏从此经过,都会在清水驿站食宿、更换夫役马匹等。后历经几百年时间演变,清水驿慢慢发展为经济繁华、文教昌盛的集镇。



  清朝乾隆年间,因清水人刘訸出任河南、山西两省巡抚,清水人脸上有光,为彰显这一大事,地方绅士在清水古镇南阁楼外大路旁,树立《文道碑》,列刻当地文人雅士、乡贤名宦,以激励后人。清朝时期,清水古镇除“四进士”外,还有不少拔贡、恩贡、岁贡、副贡、举人、廪生和增生。其中出名的有清朝拔贡汪养度、黄伯颖、单镜等官员,还有刘思善、刘晟基、刘大英、刘裔彦、刘彬、刘秉书、刘健运等众多文化名人。
  无论是在外做官的,还是乡贤绅达,这些出名的清水人不仅自己热心文化,而且还热衷于地方文化事业,他们的行为,深深地影响和推动了清水古镇的文化发展。

 

  由于清水人世世代代的努力,清水古镇在如今仍然名胜古迹众多,其中著名的有东岳庙、几山书院、戏台、双龙寺、龙泉寺、瑞光寺、宝月寺、土祝寺、白云庵、大智庵、南阁楼、北阁楼、桂香阁、文昌阁、飞霞阁、魁星阁、真武阁、观音阁、斗母阁、阴隍阁等。
  从相关史书资料中,可以看出清水古镇在文化、著作方面的成就,其中首推“清水四进士”。刘訸还乡后,受永北知府陈奇典的聘请撰写《乾隆永北府志》。留有《请免金科奏》《永郡新设义学碑记》《节妇阮氏传略》《程海观水》《学舍书灯》《程河观鱼》《春日登西山关二首》《初春游龙潭三首》《万寿宫告成恭纪》等诗文。黄恩锡诗作甚多,有《登观音阁》《壶岭秋云》《前题四首》《卧佛洞云》《东圃群芳》《秋霖瀑布》《春日登北阁》《还家乐》《咏先君墓旁松》《秋日游宝月寺》《题瑞光寺寄住持》《西光远眺》《澜沧杂忆词》等,杨嵘诗作有《张贞女》等。黄耀枢归乡后,主讲永北府“壶山书院”,留有《汪氏捐资创修几山书舍记》等诗文。
  跟清水古镇有缘的还有一个历史名人,那就是曾任四川都督的明末名宦钱邦芑,在明亡后他剃发为僧,在清水古镇的瑞光寺里住过 3年,后移居宾川鸡足山。钱邦芑留有写清水古镇瑞光寺的诗两首,其一为《寓瑞光寺》:“荒服驱车日渐斜,瘴烟影里见人家。河山破碎残黎在,云汉昭回毒雾遮。礼乐依然存父老,干戈何处问桑麻。游人归路频搔首,野寺霜林带晚鸦。”其二为《别瑞光寺》:“停车古刹月斜临,老树当秋霜色侵。亦有门人频问宇 ,欣逢好友共携琴。蝴蝶梦回宗国泪,杜鹃声断故园心。不堪再渡澜沧水,流到西江怨更深。”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出钱邦芑在明朝亡国之后,忧国忧民忧己的心情,也可以读出当时清水古镇的一些风情和人文。
  历史如过眼云烟,消逝在岁月深处,然而,清水古镇依然存在着,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不仅回忆着过去曾经有过的辉煌,同时也在期望着子孙后代的兴旺与发达。古镇可以老去,而一代代清水人焕发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却能青春永驻。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