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篆刻

来源:古建网 发布时间:2014-09-15 围观:4189次

篆刻,通称印学,是一门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造型艺术。在我国雕版印书史上,明代徽州刻本个有相当得要的地位。徽州刻上的历史自南宋始,至明初已有相当规模,其时簌县"铺比比皆是,时人有刻,必求歙工"。徽州自宋朱熹之后,文风渐开,学风渐炽,读书之家日见增多,而藏书之风又往往是刻书之风的先声。在在明是期以后,徽商崛起,刻印书籍亦成社会百业中一个获利丰厚的时髦行业,在财力雄厚、经营有术的徽商的开发下,徽州刻书业更为迅速发展起来,使徽州成了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徽刻图书门类齐全,有古籍、文艺书籍和普通实用读物,内容广泛,一应俱全。其刻本可上与宋板比美,下与苏杭争价,很快跻身于全国刻书业的前列。徽州书商遍及大江南北,伴随书商而问世的刻工更是数不胜数。明人钱泳说:"雕工随处有之,宁国、徽州、苏州最盛,亦最巧。"他们不但在本地刻书,而且奔走四方,其中很多人子守父业,累世以此维生。徽州刻工多集中在歙县、休宁两地,而尤以歙县虬村为著。虬村又名仇村,明弘治年间,村中仇姓兄弟开设刻字铺,刻过程敏政的《篁墩文集》和《苏州府志》、〈容斋四笔〉等书,所刻大字本〈赤壁赋〉,仿米体,极为精肖。后仇氏稍衰,乡中黄氏继之而起,且世传代继,明代凡有名姓的黄氏刻工,不下百数十人,更出了一大批名匠高手。 


  “徽派”篆刻,始创于明代嘉庆年间(1522-1566)。创始人何震(?-1604),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的篆刻风格古朴端庄,刀法、结构都有独到之处,与著名篆刻家文彭(号三桥)齐名,并称“文何”,驰名于世。后人首推何雪渔为“徽派”的先驱者。后起者,如清初的程度邃、马慰祖、胡长庚、汪肇隆等,大胆地在刀工、结构上加以革新,喜用大篆入印,古朴整洁,别出新意,具有启迪开宗的作用。因四人都是歙县人,合称“歙中四子”,堪称徽派篆刻的主要代表同。徽派篆刻崛起于南宋嘉靖年间。 

  皖派篆刻创始人邓石如(1743-1805),名琰,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籍游道人。安徽怀宁人。清乾隆时的书法家、篆刻家。精四体书,造诣很深。其篆刻广泛吸收商周以来金石文字精华,并着重研究古代碑头篆额、瓦、砖、器等文字的结构笔意,与小篆的体势一同入印。刀法得力于书法功夫,苍劲奇古,流得清新,集众美之长,自成风格,世称“邓派”。后继者吴熙、徐三庚等,讲究篆势,善于变化,运刀如笔,清新流畅,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因他们都是皖人,故统称“皖派”。

  明代刻书的字体,自明初至嘉靖刻本更为明显的横细竖粗的长方体,这一嬗变的源头即在徽刻。这种字体虽然比嘉靖刻本字体呆板,却具有更规则化的优点。规则化的字体有利于写版刊刻,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出版效率,这与刻书商业化的特点是一致的。万历以后,虬村黄氏刻工的的技艺日趋成熟,日渐精湛,能替各种体裁的书籍插图刻画。徽派刻书精品甚多,吴勉学所刻〈二十字〉中〈庄子〉和〈楚辞集注〉、吴 继仕所刻〈六经图〉,其精审常使书贾剜改冒充宋本,至于大盐商鲍廷博所刻〈知不足斋丛书〉,无论在遗佚网罗,校勘精湛,刊旋精良方面,均为学者们所推崇。徽派刻书对保存古代典籍,传播民族文化,推动我国雕版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499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gujian.cn 杭州龙荼园林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